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正是人生之秋“纯熟练达”
的高古境界。
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1917~2000》第二卷,294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林语堂作文信手信腕,笔随意转,不见刻意经营,只见漫不经心。
所以文章写得很散,常常是拉拉扯扯,纵笔真书。
有的有主旨,很多是无主旨只有一个谈话范围。
时见旁枝逸出,或就一点漶漫开去,晕成一片,自成风景。
灵感来时,下笔如飞,不假思索,更无暇斟字酌句,说得特别痛快淋漓之处,不成熟的观点有之,不准确的表达有之,算是白璧微瑕。
常见思绪奔腾而来,给人汪洋恣肆而天花缤纷的感觉,而在那肆流中到处是奇思妙想在闪闪烁烁。
读他的一些文章,就像海中拾贝,不在乎把握全篇,将那些散落各处的好东西收拾起来就够了。
这里要点在散而不破,杂而不芜,漫而不长。
林语堂做到了。
谢友祥:《论林语堂的闲谈散文》,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4)。
6.30年代关于小品文的论争,可以看作“散文”
的重新自我定位。
一主“闲适”
与“性灵”
,一讲“挣扎和战斗”
,表面上水火不相容。
可论争的结果,双方互有妥协:即所谓“寄沉痛于悠闲”
、所谓战斗之前的“愉快和休息”
。
就对“宇宙”
与“苍蝇”
的把握方式而言,杂感与小品始终无法协调;但强调自我,张扬“个人的笔调”
,鄙视“赋得”
的文章(包括“赋得性灵”
)以及文体上“不为格套所拘,不为章法所役”
,又都是对于正统文章“载道”
功能的消解。
很不一样而又可以互相补充,这其实正是现代散文发达的奥秘。
承认“文学以个人自己为本位”
,着力于耕耘“自己的园地”
,必然导致风格的多元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