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①引进比较法。
②整体阅读与细读的统一。
真正做到此绝非易事,需要不断实践。
精读作品
李金发:《弃妇》《有感》
穆木天:《苍白的钟声》《落花》
评论摘要
1.他民九就作诗,但《微雨》出版已经是十四年十一月。
“导言”
里说不顾全诗的体裁,“苟能表现一切”
;他要表现的是“对于生命欲揶揄的神秘及悲哀的美丽”
。
他讲究用比喻,有“诗怪”
之称;但不将那些比喻放在明白的间架里。
他的诗没有寻常的章法,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
他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感情;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一串珠子,他却藏起那串儿,你得自己穿着瞧。
这就是法国象征诗人的手法,李氏是第一个介绍它到中国诗里。
许多人抱怨看不懂,许多人却在模仿着。
他的诗不缺乏想象力,但不知是创造新语言的心太切,还是母舌太生疏,句法过于欧化,叫人像读着翻译;又夹杂着些文言里的叹词语助词,更加不像——虽然也可以说是自由体诗体制。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1917—1927),7页,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
2.诗要兼造形与音乐之美。
在人们神经上振动的可见而不可见可感而不可感的旋律的波,浓雾中若听见若听不见的远远的声音,夕暮里若飘动若不飘动的淡淡光线,若讲出若讲不出的情肠才是诗的世界。
我要深汲到最纤纤的潜在意识,听最深邃的最远的不死的而永远死的音乐。
诗的内生命的反射,一般人找不着不可知的远的世界,深的大的最高生命。
我们要求的是纯粹诗歌(Thepurepoetry),我们要住的是诗的世界,我们要求诗与散文的清楚分界,我们要求纯粹的诗的Inspiration。
穆木天:《谭诗》,见《穆木天诗文集》,264页,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5。
3.象征主义诗潮的逐渐兴起,是新诗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中国诗坛处在白话新诗写实主义的氛围中时,一批诗人对它存在的“晶莹透彻得厉害了,没有一点朦胧”
,缺少“余香与回味”
的弊病深为不满,表示要给他“食一点补品”
,以使其发生新的变化,这补品之一就是法国象征主义……
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开始写诗多在20年代上半期,当时诗坛通行着一种自我表现的说法,做诗习于狂叫直说,以坦白奔放为标榜,他们对于这种倾向私心里反叛着。
他们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那里找到了对抗“坦白直说”
、过分的感情宣泄和缺乏深沉含蓄的艺术缺陷的出路。
于是,一种新的诗歌美学追求从诗歌内部孕育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