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九 心性体用 理学的昌明与衰变(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程颐、朱熹为代表)、“心学”

(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划分方法。

还有的将宋明理学作为社会思潮,认为其有主流派和非主流派之分,即将濂、洛、关、闽(周、程、张、朱),加上邵雍、张栻、陆九渊、王守仁、王夫之等归为主流派;王安石的“新学”

,苏轼、苏辙的“蜀学”

,吕祖谦的“婺学”

,陈亮的永康之学和叶适的永嘉之学等为非主流派,再进一步将宋明理学的主流派分为程朱道学、陆王心学、张(载)王(夫之)气学。

宋明理学体系庞大,宗派林立,内容复杂。

但是无论各个理学家的理论重心与思想观点有何不同,宋明理学所讨论的基本问题和学术思想内涵都是基本相同的,都是对心性体用问题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从朱熹和吕祖谦共同编辑的《近思录》中,我们可窥其大概。

这本书共分十四卷:1.道体,2.为学大要,3.格物致知,4.存养,5.改过迁善、克己复礼,6.齐家之道,7.出处进退辞受之道,8.治国、平天下之道,9.制度,10.君子处事之方,11.教学之道,12.改过及人心疵病,13.异端之害,14.圣贤气象。

朱熹在《近思录》后序中说:“盖凡学者所以求端用力,处己治人之要,与夫辨异端,观圣贤之大略,皆粗见其梗概。”

(《晦庵集》卷八十一)。

元代人编写的《宋史·道学传》载:“道学”

这一名词,古代是没有的。

在夏、商、周三代兴盛的时候,天子以是道为政教,大臣百官也多以道为自己的职守,地方如党、庠、术、序的老师及弟子也都是以道为讲习内容;四方百姓日用也重道而不自知。

到了文王、周公已不在的春秋末世,孔子有德无位,已不能使道的作用展现于世,所以退而教弟子定礼乐,明宪章,授《诗》《春秋》,赞《易》《象》,讨论《坟》《典》,期望使圣人之道昭明于后世。

以后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传孟子,孟子以后无传。

直到千年后的宋代中叶,周敦颐始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后来,张载作《西铭》,讨论理一分殊旨趣,始彰明其道。

宋仁宗明道初年,程颢、程颐受业周氏,扩大其所闻,表章《大学》《中庸》二篇,与《语》《孟》并行,尤能融会贯通。

南宋时朱熹又得程氏正传,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孔孟遗言,都得到阐发,使道学焕然而大明。

这基本上反映了宋明理学的主流发展情况和内涵。

图4-9-1朱熹像

从宋明理学家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来看,首先,宋明理学是以“道体”

问题为核心的。

所谓“道体”

,就是指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背后,有一个更根本的本体和规律,这个“道体”

,周敦颐称之为“无极”

,邵雍称之为“太极”

,张载称之为“太虚”

,朱熹则称之为“理”

,而在陆九渊、王守仁的学术中,则将之归为“心”

的范畴,王安石、苏轼、苏辙则归之为“道”

尽管各家各派的外在形式与逻辑结构不同,但是对“道体”

这一概念的哲学内涵及其社会、人生的终极意义,却是大体相同的。

其次,宋明理学以“穷理”

为理论精髓。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门娇妻:家养暖夫致富记怪物乐园开局逃荒:拿休书在古代种田养崽厂督有喜之萌宝赖上门掌珠令起源之科技帝国京城第一神捕,你管这叫狗腿子?催妆我成了山海界灵从大周开始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退休大佬在豪门兴风作浪逆转重生1990穿越成弥勒怎么办名门盛宠:误惹钻石Boss圣龙图腾左道江湖我在末世开商店格兰自然科学院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皇后是只小猫咪我哥是动物之主[快穿]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末世重生之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