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是墨子所著,但现在已经比较确定地认为是墨家后学所为。
墨论部分24篇,包括《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非儒》11个题目,每篇分上、中、下,实际上应该有33篇,现存24篇。
除了《非儒》外,其余10篇习惯上成为“墨家十论”
或“墨家十诫”
,代表了墨子的核心哲学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十论”
中每题都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每题三篇之间的文字虽说有一定差异,但所论内容却完全相同。
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墨子》一书乃墨子死后弟子后学追记而成,对当初墨子讲学中的“十论”
各有记载,自然就形成了虽内容相同而语言风格有异的情况。
据研究,上篇大都文字简洁,符合秦人重实用的精神,当是秦墨所记;中篇征引《诗经》《尚书》最多,显然是受齐鲁地区儒家文化影响,则为东方之墨所为;下篇繁言好辩,大有魏、楚地区名家人士惠施等的风采,当是南方之墨所记。
另外,《非儒》篇一般认为是后人所加。
墨子本人虽然非儒,但并不对孔子人身进行攻击。
现存《非儒下》则不然,它对孔子的私德加以指责,许多地方不合事实,所以不能纳入墨家核心体系中。
墨语5篇,包括《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和《公输》。
这部分主要是记载墨子的言行,是全书中最少争议的部分,也是我们研究墨子生平的第一手资料。
大约是墨子弟子所记,并有再传弟子修整过,因为文中对禽滑离、耕柱等都像对墨子本人一样,使用了敬称。
墨技11篇,原本20篇,佚9篇,现存《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等11篇,主要讲的是守城之法,是墨家非攻思想在具体实践上的反映。
杂说7篇,这7篇在通行的《墨子》中编排在最前面,各篇之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只是对墨子基本主张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发挥,当是后学所为。
由以上《墨子》全书的内容介绍来看,墨家思想体系的构成,主要由关乎治国大略的“十论”
、科学思想及逻辑学等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关于这种逻辑关系,清代学者俞樾在《墨子间诂序》中已有所阐明:“墨子惟兼爱是以尚同,惟尚同是以非攻,惟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
我们按着俞氏的思路可以继续进行的推演是:因为讲求备御之法,所以要研究科学、技术;因为研究科学、技术,需要总结理论,探求真理,所以要讲究逻辑;因为注意立说的逻辑,墨家学派就更好地组织了他们的学说体系,宣扬了自家的学说。
这样,墨家学说在其政论、科学、逻辑之间,实现了一个成功的循环,构建了一个能够内部形成相互支持的学说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十论”
谈的是治国理政的大计方针,是学说的精华和根本;科学思想体现在“墨经”
和“墨技”
的相关篇章中,涉及了光学、力学、几何学以及具体的工程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是“十论”
的应用;逻辑学主要体现在“墨经”
的有关部分,是建构、宣传“十论”
的工具,同时也是钻研科学的需要。
所以整体来说,“十论”
是墨家学说的“体”
,而科学思想和逻辑学则是“用”
。
墨子生活在战国那样一个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里,作为一位极富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他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兴利除弊,因此强烈关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问题,“十论”
就是他对所关注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
在“十论”
中,各个论题之间是有先后层次的,其核心和基础是兼爱,它是墨家学派区别于先秦其他诸子的主要思想标志。
所谓兼爱,就是无差别的爱,不分亲疏贵贱地爱一切人,就是爱他人如爱自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