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高濂1591年的《茶笺》:“茶铫、茶瓶,磁砂为上,铜锡次之。
磁壶注茶,砂铫煮水为上”
,砂器已然使用。
许次疏1597的《茶疏》:“往时供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
周高起1640年《阳羡茗壶系》:“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也。”
明代是绿茶散茶瀹泡的天下,紫砂壶诞生之初就是用来泡饮绿茶的。
有明一朝紫砂壶名手辈出,代有大家。
自供春树瘿壶问世以后,继起的制壶高手为“四大家”
的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及名家李茂林。
董翰是最早创造菱花式砂壶的名手,其壶以文巧著称。
提梁式壶,始创于赵梁,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赵梁,多提梁式,亦有传为名良者。”
收藏家李景康、张虹合编的《阳羡砂壶图考》:“阳羡之作提梁式者,或以赵梁为鼻祖。
后之提梁式有硬耳、软耳两种。
其制作精美者,硬耳多见,软耳较罕也。”
元畅制壶以古拙见长。
时朋“即大彬父……供春之后劲也”
。
“李茂林,行四,名养心。
制小圆式,妍在朴致中,允属名玩。”
李茂林擅长作小圆壶,其壶于朴素端庄中见妩媚,世称“名玩”
。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紫砂壶是跟日用粗陶器皿混合在一起共用一窑装烧。
自李茂林始,紫砂壶就被放在了匣钵里烧制,有效避免了烟火、柴灰等杂物对壶体表面产生的影响,使得紫砂壶的外观品相得到极大改观。
其后,制壶大家时大彬及其弟子李仲芳、徐友泉亦名扬天下。
“陶家虽欲共春,能事终推时大彬”
,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制壶名家时朋之子。
其壶艺在明代享有盛誉,多为文人记述。
时大彬继供春之后,创制了许多制壶方法、工具、壶式。
他开创了调砂法制壶,《阳羡茗壶系》记:“时大彬,或淘土,或杂砂土,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不务妍媚,而朴雅紧栗,妙不可思。”
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
的制法,把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这是紫砂壶工艺的一大飞跃。
又创方形、圆形壶式,开启“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的新风貌,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典型壶式。
日臻成熟的技艺使得时大彬的作品达到了“千奇万状信手出,巧夺坡诗百态新”
的地步,史称“时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