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赋茶谁最先厥传惟杜育(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宋录》里记载,南朝的昙济道人在安徽寿县八公山东山寺设茶招待宋孝武帝的两个儿子刘子尚、刘子鸾。

刘子尚品茶后高兴地说:“这是甘露呀,怎么能说是茶呢?”

信仰佛教的南齐世祖武皇帝萧颐在他的遗诏里说:“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综上文献,说明在这段历史时期与茶有关的器皿包括了炊器鼎,“捣末置瓷器中”

的瓷器(合理推测,实际就是大号的瓷罐或陶罐),酒器爵,葫芦做的瓢,陶碗,瓦盂,壶。

看得出,此时茶器与炊器、食器、酒器还没有严格的分野,而是处在混用状态,当然更谈不到对茶器的审美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饮茶从“浑以烹之”

的原始方式开始朝精细、仪轨方向发展,这也决定了在接下来的历史进程中茶器必然会有新的演变。

我们再来看看本章所述历史时期内,包括茶器在内的生活器皿的材质又有了哪些重要的发展。

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中晚期真正的瓷器——青瓷诞生了。

考古工作者对浙江上虞县小仙坛东汉窑址的考证发现,那里的窑制品有些是在1260多度的高温下烧成的,其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为1.64%,二氧化钛的含量为0.97%,胎釉结合紧密,吸水率极低,瓷质光泽,透光性好,看上去如一池清水。

这就证明在东汉我国已经能够烧造出基本符合现代标准的瓷器了。

从原始瓷发展到东汉青瓷,是陶瓷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它为后来瓷器品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人类文明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由此揭开了瓷器的新篇章。

浙江湖州博物馆现藏有一个东汉青瓷罍,1990年出土于湖州西郊弁南罗家浜村窑墩头砖室墓。

这个罍的腹部有模印套菱纹和菱形填线纹的组合纹路,酱褐色胎质,周身施青黄色釉但不及底。

该器是早期德清窑成熟瓷器的精品,在当时是一种储物容器,肩部刻划有字符,有学者认为是隶书的“茶”

或“荼”

字,为早期用于储茶的器具。

东汉青瓷罍湖州博物馆藏

东晋德清窑黑釉双系盘口鸡首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之后在浙江的一些东汉窑口又相继发现了黑釉瓷器。

黑釉瓷器为东汉首创,其胎骨不及青瓷细腻,氧化铁含量达到了4%—5%,所以外表呈色深褐或釉黑如漆。

黑瓷的出现虽然跟成熟的青瓷无法比肩,但是它反映出我国的瓷器在东汉已经出现了多种面目。

在南方,因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烧瓷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青瓷、黑瓷在南方逐渐产生、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是以青瓷为中心,向着白瓷和黑瓷两个方面的釉色纯化发展。

白瓷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1971年在河南安阳的北齐范粹墓中出土了七件白釉器物。

研究显示,这些白瓷含铁量已经下到了1%以下,这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的白瓷。

白瓷的出现对茶器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利好,瓷壁色白能正确反映出茶汤的颜色。

胎体通透素雅,更为后来彩瓷出现作了基础物质准备。

唐代瓷业形成的“南青北白”

的局面实际在南北朝已经初露端倪。

青铜器发展到三国两晋的时候已经渐渐式微,很多铜器被铁器取代。

铜主要用于铸钱以供货币流通。

日常生活中,瓷器比铜、铁分量轻,易用,并且也没有渗水现象,所以瓷器逐渐在南北方普及开来。

如果说陶器的烧成、彩陶的绘制孕育出了自然亲和的中国早期文明,那么其后“成造化之功”

的东汉青瓷的烧成,黑瓷、白瓷的出现更是让我们进入了新的文明。

隋白釉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唐白釉执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门娇妻:家养暖夫致富记怪物乐园开局逃荒:拿休书在古代种田养崽厂督有喜之萌宝赖上门掌珠令起源之科技帝国京城第一神捕,你管这叫狗腿子?催妆我成了山海界灵从大周开始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退休大佬在豪门兴风作浪逆转重生1990穿越成弥勒怎么办名门盛宠:误惹钻石Boss圣龙图腾左道江湖我在末世开商店格兰自然科学院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皇后是只小猫咪我哥是动物之主[快穿]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末世重生之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