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与此同时,很多到径山寺学法的日本僧侣回国时,都把中国烧造的黑色釉盏带回来。
这些茶盏在当时点茶之风大兴的日本被奉为珍宝,人们争相收藏。
由于径山寺地处天目山,亦称天目山径山寺,所以这些被带回国的黑色茶盏就自然被日本人称作天目盏。
自此,“径山茶宴”
暨中国禅院茶礼系统地传入日本,并逐渐演化为日本茶道,成为日本幕府、高层社会的仪节。
其后,日本茶道在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手中相继传承,至千利休,日本的草庵茶道全面形成。
于茶事来讲,一些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因看到日本茶道中尚留有中国很少见到的唐宋茶道遗风,就大肆散布“中国茶道早已断代”
“中国茶道在日本”
这类荒唐之论。
殊不知,唐代的煎茶道与宋代的点茶道,只是中国茶道的起始与初展,只是中国茶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两段风景,不过是自明代起趋于式微而逐渐自然消亡罢了。
这些中国古已有之的东西在当今社会饮茶生活中之所以基本见不到,不是因为茶文化的断代,而是因为茶在沿着删繁就简、趋于自然、科学合理这一历史车辙前进的必然结果。
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唐煎宋点的饮茶模式下,就不会有元代的揉捻工艺、明代的散茶瀹泡,更不会有清代白、绿、黄、青、红、黑六大茶类的缤纷绽放。
日本茶道是吸收了中国唐宋的禅茶思想及茶礼,部分兼收了儒家的和与敬,突出了禅宗的苦与寂,又结合日本本民族宗教、美学等诸多文化元素后逐渐形成的。
日本茶道需用严格详细的行茶方式与礼仪规范通“道”
,偏重方法器具与仪轨程式,茶在其中充当的只是一种修行媒介。
在日本,技或术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道”
,如花道、柔道,这与中国茶道的内涵是大不相同的。
明代文人高漉在《四时幽赏录》中说.“每春当高卧山中,沉酣新茗一月。”
中国人之浸于茶中,如山水造化,适意随性,无牢不可破之程式。
藉茶,人可神游宇宙,清思亘古。
在中国,茶道是物质与自然的统一,是社会伦理观念的体现,是茶与人的自然交融。
中国茶道兼容并蓄了儒、道、佛之思想,儒家的“无所为而为”
让我们拿得起,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
让我们放得下,佛家的“禅茶一味”
让我们看得开。
于此道中,令人领略的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情来朗爽满天地”
“更觉鹤心通杳冥”
之人与自然和谐相契的绝妙感受。
我老早前始终没想明白日本的茶文化有儒有佛,为何单单没学去中国的道家精神?多年后的某天豁然开朗,位于地震带上的海岛国家,只能勤奋入世与天抗争,怎么领会得了中国本土道家“退一步海阔天空”
之意境呢。
山中茶会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粗茶淡饭皆得乐,你骑宝马我骑驴。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