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后来,两个部落为了争夺领地在阪泉决战,黄帝打败了炎帝,其后炎黄二部渐渐融合,遂组成了华夏族。
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交错三角纹陶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约公元前3500—前2000年网纹陶釜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黑陶罐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先民最早生活在渔猎、采集为主的社会里,为了填饱肚子,生存的本能驱使他们对大自然中的植物观察、选择、采集、食用,秋收冬藏是必然遵循的生存法则。
神农氏尝百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
,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上古传说里,神农氏在给部族寻找食物时曾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这个事件反映的就是采集文化。
神农氏中毒,通过吃茶把毒化解了。
这就是茶中的独特物质咖啡碱的镇痛去热与茶多酚沉淀有毒金属盐类的共同作用使然。
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体现了早期茶的药、食同源现象。
现代社会我们在个别地方还可以见到这种遗风,比方说云南基诺族至今还保留着用凉拌茶叶做菜食的古老习俗。
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烹饪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词语。
《辞源》对烹饪的释义是煮熟食物:“以木巽火,烹饪也。”
它的含义是随着饮食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
在最早期对应的是原始人用火烧烤动植物食用,陶器的产生,为水煮食物提供了物质条件,这时候的烹饪就具有了烧、煮两层含义了。
及至铁锅和油类的使用又赋予了其炸、炒的可能。
烹饪器的产生和发展为日后唐代茶叶蒸青、炒青的制茶工艺提供了基础物质准备。
鼎,古人用以烹煮和盛贮食物。
釜灶是由釜跟灶两种器具组合而成的,上部为圆底釜,下部为方口灶。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烹饪方式呈多样化特征,蒸、煮、烤、烙等手段已经产生和发展。
釜灶与鼎、鬲、甗、甑都是常用炊具,它兼具灶器与烧灶的功能于一体,分合自由,使用十分方便。
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陶釜、陶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黑陶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以天然葫芦为基础的器型演变示意图
《太平御览》引《周书》佚文说:“神农耕而陶。”
合理推测,那时候吃或饮茶用的器具就是自然界的瓜瓢或相对粗放的陶器。
如果神农氏解毒吃的不是鲜叶,而是喝的茶水,那么取水、装水、煮茶、饮用的器具即可视为原始的茶器,由此诞生了茶跟器具最初的结合。
当时的茶器以自然物或陶质为主,与饮食器存在一器多用的现象。
茶器从一器多用逐渐发展到了一器专用,慢慢诞生了瓷制、金属制、竹制、漆制、玻璃制等诸多材质的茶器,在其自身整个历史演化当中,茶器渐渐变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