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为什么小小的箭毒蛙会奇毒无比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箭毒蛙的毒素是它体表的腺体分泌的一种生物碱。
这种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与一种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非常接近,毒素进入机体之后会和周围神经元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外周神经失去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所以,如果动物被涂抹有箭毒蛙毒液的箭射中,它的意识是清醒的,身体却不听大脑的指挥了,这就是肌肉麻痹,然后是呼吸麻痹,呼吸功能丧失,心肌麻痹,心脏停止跳动,几秒后动物就会死亡。
需要说明的是,直到今天,人们还没有找到解这种毒的方法。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去亚马孙热带雨林,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去招惹箭毒蛙。
不过,箭毒蛙的毒液只能通过血液起作用,如果皮肤没有破损,毒液至多只能引起皮疹,而不会致人死亡。
聪明的印第安人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捕捉箭毒蛙时,总是用树叶把手包卷起来以避免中毒。
那么,为什么箭毒蛙自己不会中毒呢?原来,箭毒蛙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其他动物的有一点儿细微的差别。
正是这点儿差别,使它的乙酰胆碱受体不与毒素结合。
所以,箭毒蛙的毒素对其他动物来说是致命的,对自己来说却是安全的。
这是进化的结果。
六、丑陋的两栖动物——蟾蜍
你知道吗?蟾蜍浑身长满了疙瘩,让人看了不舒服。
其实它们浑身是宝,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消灭农田害虫也有重要作用。
图3-6蟾蜍
蟾蜍(图3-6)属于无尾目蟾蜍科,其中超过一半的种类都属于同一个属,即蟾蜍属。
蟾蜍遍布除波利尼西亚、马达加斯加和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
蟾蜍和青蛙分别属于无尾目的蟾蜍科和蛙科。
一般来说,皮肤比较光滑、身体比较苗条而善于跳跃的是青蛙;而皮肤比较粗糙、身体比较臃肿又不善跳跃的是蟾蜍。
蟾蜍科不同种的蟾蜍体形差异很大,最大的巨型海蟾蜍身长可达到25厘米,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2.5厘米左右。
我国常见的蟾蜍有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
其中最常见的是中华大蟾蜍,它形态丑陋,浑身长满了疙瘩,被人们称为癞蛤蟆。
蟾蜍有重要的用途,是多种农作物害虫的天敌。
据科学家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蟾蜍要胜过漂亮的青蛙,蟾蜍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
蟾蜍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从春末到秋末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
白天,蟾蜍潜伏在草丛和农作物下面,或躲在石块下、土洞中,黄昏时才出来活动,在路旁、农田爬行觅食。
所以在夏天的傍晚,我们经常可以在路旁田间看到蟾蜍,有时还会不小心踩到它们,被那黑乎乎的样子吓一跳。
如果被人碰到,蟾蜍就会立即装死躺着一动不动。
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全身都是宝。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有蟾蜍的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方面的内容。
蟾蜍的皮肤上有很多小疙瘩,这是它们的皮脂腺。
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
这些腺体会分泌白色毒液,凡吃它们的动物,一口咬上,马上会产生火辣辣的灼伤感,不得不将它们吐出来。
在医药上,这些毒液就是制作蟾酥的原料。
蟾酥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等疾病。
近年来,人们发现蟾酥还有一定的抗癌效果,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癌。
我国除自用以外,每年出口蟾酥超过2500千克,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比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