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食品富饶,不事耕种。
兽类的母亲,森林女,
我对她作这番歌颂。
(金克木译)
从世界文化的眼光,西方学者早已注意南亚树木崇拜跟佛教之间的关系[3]。
佛陀在自身轮回中曾四十三次是树的精灵。
释迦牟尼幼时正是在树下进入初禅的,树影竟停留给他遮阳光。
佛陀还习惯于在斋期之夜去林中神社圣龛所在地参禅打坐,在此是因为选择这些圣树当作精灵、神祗和女神们的住所[4]。
中古汉译佛经写睒摩迦被国王毒箭误射后,其盲父母来到儿子受害之处号啕呼告:“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河神池神诸神……”
[5]可见在佛经叙事中,树神一般是与山神、天神、地神、河神、池神等并列的,树神是众多神祇中的一种。
据论者研究,印度河早期文明的消亡就是人口膨胀、滥伐森林所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而导致的[6]。
从中古树神遭害系列故事可以看出,这一森林植被为主的自然生态恶化的相同问题,中国古人似乎也深切地体会到了一些。
于是有理由认为,后起的生态文化观念,便以此树神崇拜及相关禁忌来应战。
在中古汉译佛经故事中多有对树神的亲近感,树神成为活跃的意象,也就绝非偶然,它恰恰是南亚树木崇拜民俗跨文化横向传播的一个形象反映。
这一外域文化现象,并没有为地域空间所阻隔。
西域开通后,中土古人一时间伴随着博物意识崛起,也对于外域那些奇异树木充满兴味地描述着。
王嘉《拾遗记》卷五载天汉二年(前99年)渠搜国之西有祈沦之国,“有寿木之林,一树千寻,日月为之隐蔽”
;《神异经》称南方大荒有树名“如何”
,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高五十丈,果实中有核长五尺,食之可成地仙,不畏水火,不畏白刃。
细致描绘恰恰说明其中不免有虚构成分。
又《神异经·东荒经》称东方有白丈大树,果实直径三尺,食之为地仙。
《洞冥记》卷二还称东方朔从西那汗国带来声风木十枝。
风吹枝如玉声,武帝以枝遍赐群臣,“臣有凶者,枝则汗;臣有死者,枝则折”
。
因此,就当时与西域直至葱岭西南的印度交通实际情形看,树木崇拜也必然流入中土。
于是,《新唐书》卷八十一《惠庄太子撝传》载其传主初生:“武后以母贱,于不齿,以氏浮屠万回,回诡曰:‘此西土树神,宜兄弟。
’后喜,乃畜之。”
道出了树神一说本来自西域的文化交流史事实。
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树神故事大量出现,与密教经典传播有很大关系。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卷一称:“一切诸大尊神、天龙鬼神、无善神、凤凰神王、山树神王、甜柔神等各与眷属来诣佛所。”
以后此类名称在密经中频繁出现,如鸠摩罗什译“孔雀王咒吼胜佛”
“南无妙药树王佛”
“南无尼拘类树王佛”
“南无服树王佛”
“南无善住树王佛”
等佛号,说明印度树神原非一个,大概较有名的树都有自己的树神,如陀耶舍与竺佛念合译《长阿含经》云:“南无大金色孔雀王神咒、摩诃般若波罗蜜神咒。
……山神王、树神王、河神王、海神王、地神王、水神王、火神王、风神王、夜叉大将罗刹王。
……等十大神王,仙人鬼大幻持咒王等皆当拥护之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