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二鸿雁传书 真假参半故事的传播效应及佛经的胡雁(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而雁与龟对比正显示雁的聪明伶俐、通晓而认真遵守法则。

然而,其中雁的辛劳救友于危难的意旨,却往往被忽视了。

其实既然承诺了携带龟朋友空中飞行迁徙求生之所,二雁是有责任心的,还特意嘱咐龟一路上衔木不能张口讲话,遗憾的是龟并没有守约。

故事在公元前二世纪的《五卷书》中即有,而后出现了不同时代译经中的异文,此前康僧会《旧杂譬喻经》卷下中,救鳖未成者是“鹄”

;而此后唐初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二十八,则成了二鹅共持一鳖。

而刘宋时《弥沙塞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二十五则称龟口衔一木,二雁各衔木之两头,带龟飞行,龟多言,堕地。

故事在敦煌写卷中也有(伯2129),对于这个故事的主题学源流梳理,见于周一良先生发表在《现代佛学》第一卷第五期的《跋敦煌写本海中有神龟》一文[8]。

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母题索引》在借鉴“AT”

分类法基础上,将其列入新构的“225A”

型,台湾梁丽玲女士指出:“《雁衔龟》的故事题材,很可能早在公元三世纪之前,已被口头创造出来,且广泛流行于印度民间。”

[9]而刘守华先生在台湾、宁夏、西藏等许多地方的民间故事中,搜寻到了更多的异文,如蒙古族,讲述的是大雁飞过草原时,蒙古包里的人们都不禁大声夸奖聪明的大雁会想办法,而爱显示自己的青蛙听到了则忍不住大喊是自己……于是内在的佛理被多方面地充分地世俗化了,被用来讽喻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不良习性[10]。

佛经中的大雁传书故事,很可能是传译过程中的“有意误读”

元魏沙门慧觉等所译佛经即写善事太子入海求宝,不提防竟被恶弟刺眼夺宝,船沉幸免,沦落到了当个守园人的境地。

而当初太子在宫时怜爱一雁,人与雁之间有了特殊的感情,国王及夫人就告诉此雁前去探视:

太子在宫,常爱一雁。

王告其雁:“太子养汝,今入大海,奄没不还。

何不往看?”

知其所在,因作书音。

以系雁项,雁即高翔,广行求觅。

游彼园上,识其歌声,即下视看,得见太子,鸣声悲喜,不能自胜。

太子闻识,即解取书,眼无所见,不能看读。

因求纸笔,作书与王,说波罗伽梨刺眼委曲,所更历处心酸诸事。

系于雁项,雁便飞去。

……尔时雁还,担书到国,大王见雁,披解看读,始得消息。

知太子存在,具知其所更辛酸诸事。

王及夫人,乍悲乍喜。

宫合内外,靡不悲悼懊恼嗔愤。

[11]

雁以“鸣叫”

和传达书信,作为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更以远飞寻故的侠行义举,而解救了受难太子,那封受难太子“自述真相”

的书信,非大雁不能传递。

故事突出了大雁的“义”

,传书之事,与空中搬运朋友到有水之处,都展现了大雁超越空间的飞翔能力,而有实力也要有侠义心。

而实际上,此前《大方便佛报恩经》(失译人名在后汉录)卷四《恶友品第六》已将此故事纳入,传译出来,突出了“报恩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门娇妻:家养暖夫致富记怪物乐园开局逃荒:拿休书在古代种田养崽厂督有喜之萌宝赖上门掌珠令起源之科技帝国京城第一神捕,你管这叫狗腿子?催妆我成了山海界灵从大周开始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退休大佬在豪门兴风作浪逆转重生1990穿越成弥勒怎么办名门盛宠:误惹钻石Boss圣龙图腾左道江湖我在末世开商店格兰自然科学院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皇后是只小猫咪我哥是动物之主[快穿]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末世重生之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