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二、伐树的要诀与树神“生命线”
遭破坏后的厄运
banner"
>
东汉以降的中古时期,华夏中原对于树木的体会有了本质上的飞跃。
郑先兴《从汉画神树看树木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文化价值》,强调了汉画中大量的树木图像表现出的生态观念,树木与人生存和文化状态的密切联系[1]。
能够诉诸空间艺术表达树木之于人生活、生命的作用,充分说明树木在中原古人生存意识中的重要位置。
伴随着中土古人博物意识崛起,对于外域异树也充满兴味地描述着。
王嘉《拾遗记》卷五载西方祈沦之国有寿木之林,树高千寻,经此木下皆不死不病,归怀其叶者终身不老;《神异经·南荒经》称:“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华色朱,其实正黄。
高五十丈,敷张如盖。
叶长一丈,广二尺馀……实有核,形如枣子。
长五尺,围如长,金刀剖之则辛;食之者地仙,不畏水火,不畏白刃。”
如此全面描绘,力图说明确有此事物,不免有夸张虚构成分。
《神异经·东荒经》称:“东方有树焉,高百丈,敷张自辅,叶长一丈,广六尺,其名曰梨。
……”
因此,就当时与西域直至葱岭西南的印度交通实际情形看,树木崇拜观念也必然流入毗邻的华夏中土。
伐树与树神被害的相关传说接受外域相关传闻后,并未在原有路径上发展。
在中土气候条件下,树木生长较之于南亚次大陆要艰难得多。
而人与树之间依赖关系带给人的危机感,也要紧迫得多。
于是母题在中土出现了严重误读,集中表现了树神的致命弱点——生命线禁忌,易受伤害。
首先,是赤灰跋(踏、踩)树或“朱丝绕树”
的秘诀暴露,危及树木生命线,破坏了生命的禁忌。
《史记·秦本纪》裴骃《集解》引徐广云:“今武都故道有怒特祠,图大牛,上生树木,有牛从木中出,后见于丰水之中。”
张守节《正义》引《括地记》曰:“大梓树在岐州陈仓县南十里仓山上。
《录异传》云:秦文公时,雍南山有大梓树,文公伐之。
辄有大风雨,树生合不断。
时有一人病,夜往山中,闻有鬼语树神曰:‘秦若使人披发,以朱丝绕树伐汝,汝得不困乎?’树神无言。”
特,即公牛。
异文见《水经·渭水》注引《列异传》:
武都故道县有怒特祠,云神本南山大梓也。
昔秦文公二十七年伐之,树疮随合。
秦文公乃遣四十人持斧斫之,犹不断。
疲士一人伤足不能去,卧树下,闻鬼相与言曰:“劳攻战乎?”
其一曰:“足为劳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