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任光“善饵丹”
,赤斧“炼丹与硝石服之”
。
这是矿物类的长生药。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封禅》认为:“阴阳和,万物序,休气充塞,故符瑞并臻,皆应德而至。
……德至鸟兽,则凤凰翔,鸾凤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乌下。”
而汉乐府相和平调曲《长歌行》也咏叹:“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
暗示仙草白鹿类祥瑞的出现,与“阴阳和,万物序,休气充塞”
息息相关,反之亦然。
也就是说,生态伦理与社会政治经济伦理遥相呼应,古人早就关注到众多生态主体交织浑融、互动互补的“万物”
一体观。
但佛教文献传译中土之后,原有的仙话思维开始增加生物活力的含量,并更加重视具体仙草类物质神秘属性的叙述,并派生出类似的神药崇拜内容。
如刘敬叔《异苑》卷六写“世云麝香辟恶”
,有祛鬼等奇验,而麝香正是食草的鹿类动物所产。
又干宝《搜神记》写鹿可化为人,还写麈被射后可作人语说出射箭者姓名;而《冥祥记》写杀鹿者遭受阴罪;《宣验记》也写射麑会遭到报应,等等。
诸如此类,可以看出,鹿在六朝时代基本成为民间传闻中公认的能够辨识药草的神兽,这是在一种中外文化融合的广阔视野中,呈现出被重新发现的神奇功能。
汉译佛经对于仙草功能的重视与传播,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更加重要的是佛教魔法与魏晋时期人们对于西来幻术神技的信奉结合,从而有意识地发现更多的药草,发现药草的更多功能。
《大智度论》写沙弥运用神通法力,化作老年比丘赴请,不久恢复原形,于是檀越(施主)惊怖说偈:
如是耆老相,还变少年身。
如服还年药,是事何由然?[4]
这说明当时印度有一种恢复青春的“还年药”
即“返年药”
,如果联系到史诗中的哈奴曼到雪山上采集能起死回生的仙草,那么,这还年药可以认为是某种植物,当然也有可能仅仅是“易容术”
。
前举《十洲记》的不死草等亦然。
有理由认为,佛经中的类似“还年药”
类的植物叙事,可能启发和强化了自秦始皇以来的东海仙境为长生之所的想象。
还有运用在外科手术上的特效药,北魏时被认为来自乌孙国西北的中亚古国悦般国,北匈奴曾在此居住:
真君九年(448),遣使朝献,并送幻人,称能割人喉脉令断,击人头令骨陷,皆血出,或数升或盈斗,以草药内其口中,令嚼咽之,须臾血止,养疮一月复常,又无痕瘢。
世祖疑其虚,乃取死罪囚试之,皆验。
云中国诸名山皆有此草。
乃使人受其术而厚遇之。
[5]
其国与中原久有往来。
这段史料,见出当时中亚地区的确在药草疗伤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这位“幻人”
实际上也是一位精通医术和药剂学的医生。
他不仅能应用本国出产的药草治疗那么严重的创伤,甚至还知道这种药草在中国许多地区的产地,令人钦佩。
至于药草“进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