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6]丰富了唐代的老故事,对仙草依旧十分关注。
泛泛指称的疗病草,也可谓来源古远。
《山海经·西山经次一经》载浮山有一种香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上多棕楠,下多菅蕙。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
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
《中山经次七经》亦载,泰室之山有药草,“服之不昧(昧,晕眩、梦魇)”
。
药草虽已分为植物形与动物形,是否幻化并不清晰。
台湾林富士先生考论过不少中古时期的医者,他注意到葛洪《神仙传》中的草药专家,渔阳人凤纲:“常采百草花以水渍泥封之,自正月始,尽九月末止,埋之百日,煎丸之。
卒死者以此药内口中,皆立生。
纲长服此药,得寿数百岁不老。”
这位后来“仙去”
的制药专家,他煎制起死回生药草的步骤、过程被较为详细地叙述出来。
林富士指出:“在他们所用的各种医疗方法之中,符水、禁咒、厌胜这一类的巫术疗法,似乎还多于用药。”
[7]而笔者看法与此略有所不同,一些如尹轨这样的直接用药丸抵御瘟疫的多数专家,其更多的实践活动如采药、存储及制药过程则难免被叙事所省略,因为如此实录性地叙述药草加工过程,不利于他们多种多样医疗神术的渲染。
而实际上,汉晋以来生态视野的扩大,药草功能的普及,绝不仅仅限于一两个、少数从业人员!
药草生物制剂的功能,虽然被实际运用(可能搭配在别的方法之中,或暗用、间接运用),却因神化医术法术的宗教需要,而有意遮掩,叙述目的既定取向将大量的生态叙事省略了遮蔽了。
[1]相关考证可参见李零:《中国方士续考·战国秦汉方士考》,第97—128页,上海,东方出版社,2001。
[2]Peterature:WesternAttitudesSiimes.UyOfiaPress,1998:142—143.
[3]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八三引《会昌解颐·贾耽》,李时人编校《全唐五代小说》,第1201—1203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4]刘昫等:《旧唐书》卷八十四《郝处俊传》,第2799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5]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六十四引《集仙录》,第397—398页,北京,中华书局,1961。
[6]无名氏:《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卷一《遇药成仙》,《续夷坚志·湖海新闻夷坚续志》,第147—148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
[7]林富士:《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与医疗》,第270—279页,北京,中华书局,201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