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四、孤雁哀鸣:失群个体的生存悲剧及其呻吟
banner"
>
《艺文类聚》四十三、《初学记》十五收有东汉张衡轶诗:“惊雄逝兮孤雌翔,临归风兮思故乡。”
可谓咏孤雁之先。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引《蔡琰别传》称:“汉末大乱,琰为胡骑所获,在右贤王部伍中。
春月登胡殿,感笳之音,作诗言志,曰:‘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婴婴。
’”
……但一般认为,该诗为唐以后人伪托。
较早的曹植《杂诗》有“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也倾诉了离乡万里的依依深情。
孤雁意象,常被用来渲染、映衬、呼应个体人的悲凉身世与孤寂心境。
这种孤,并不是仅限于游子怀乡,更表达了因各种事由而形若“孤雁”
的凄凄楚楚。
朱自清先生《诗言志辨》曾谓:“咏物之作以物比人,起于六朝,如鲍照《赠傅都曹别》述惜别之怀,全篇以雁为比。”
原诗为:
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一隔顿万里。
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
[1]
此诗表达了诗人(作者之于傅亮)由失却相知,而引起的对整个人生痛感不如意的失落情怀,这在重知己慨聚散的古人那里,是极易引起共鸣的。
此种意绪在曹植那里已微见端倪,除《杂诗》外,《离缴雁赋》还有“怜孤雁之偏特兮,情惆焉而内伤”
。
另外建安七子之一的应旸亦有《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这首诗虽非全篇文字以雁为比,但描绘雁的漂泊凄惨,状内心情志,实已令后世继踵者叹为观止。
诗曰:“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
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言我塞门来,将就衡阳栖。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榷颓。
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
简珠堕沙石,何能中自谐!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