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9]
可见,清人认为,一般性地食用大鼋,是不会遭到灾祸的,这类叙事也并非在苛求那些食用水族的人们。
上述故事中遭到厄运的食用鳖鼋者,似乎总是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或食鳖成癖,杀戮过多;或明明见到鼋垂泪相求,也见死不救,如此缺乏“慈悲”
善行之辈,遭受惩罚,在古人看来可就是事出有因,咎在自身了。
在人们的心目中,巨型水族,似乎应该具备远远高出同类的智慧,似乎它们也拥有人们信奉的上天“好生之德”
,它们事实上也不愿结怨人类,乱伤无辜。
作为一个旁证,钱泳《履园丛话》卷十四《大龟》载:
乾隆甲寅六月,太仓浏河口有沈姓者,以鲞货为业。
于海中网一大龟,长一丈二尺。
载至梁姓行,数十人曳之上岸。
沈臆念此龟必有明珠,索价二千两,久之无有售者。
越二十三日,不饮不食,观者填门。
梁厌其喧扰,诡言:“有司查讯,幸即持去,无累我也!”
沈惧,仍曳上船,放入于海。
始舍之,圉圉焉不动,船乃还。
约离三里许,见**一伸,放白光三丈馀,悠然而去。
触浪排空,左旋右转,海水为之沸腾。
乃知前此之任人捕之、曳之、视之、载之、放之而巍然不动者,恐伤人耳。
真灵物也。
写出了大龟对人宽厚,本意并不与人类为敌结仇的行为,同时也婉曲地表达了善待动物的愿望。
这里,大龟的掀风鼓浪的神通,显然来自人们对于大鼋的崇拜,因为早自中古汉译佛经故事进入到汉语文学叙事中,龟鼋之类大型水族意象就有了互换性[10]。
又据《陇蜀馀闻》的记载:
成都东门江岸有巨龟,不轻易出,出则小龟千百随之。
康熙癸丑,滇藩谋逆时曾一见之。
嘉庆丙辰三月,巨龟见于城东之九眼桥,后随小龟无数,游漾水面者三日。
是岁即有黔苗石三保之乱。
逆苗未靖,而达东教匪接踵起事,**七载,人民死伤至亿万计。
此龟岂预知之耶?按《物类相感志》载,秦惠王破蜀之后,张仪掘土筑城,随时颓圮。
后有大龟从涧而出,周旋行走。
仪命依龟行处筑之,城始成。
又云龟尝处其中,出则境内有贼。
观此,则是龟由来久矣。
[11]
至于李汝珍《镜花缘》则写了美人鱼的报恩,仍旧可以作为大鼋报恩的旁证。
说是林之洋等人在厌火国被烧得焦头烂额。
惊慌中猛见海中撺出许多赤身露体的妇人,“个个口内喷水,就如瀑布一般,滔滔不断,一派寒光,直向众人喷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