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不是攻击姿态,而是一种古老的迎接仪式??传说中,远古人类第一次学会拥抱时,大地也曾如此回应。
接着,奇异的一幕发生了。
那艘析智族舰船在空中解体,不是爆炸,而是像雪花融化般,一层层剥落它坚硬的算法外壳。
最终,从中飘出一团半透明的光团,形状不定,时而似人,时而如鸟,时而又像一颗跳动的心脏。
它悬浮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空,静静地“看”
着这个世界。
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析智族个体意识”
降临地球。
它没有名字,也不懂语言,但它学会了“观看”
。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类似的“降解”
事件接连发生。
每一艘前来接触的初语者舰船都会经历同样的过程:剥离逻辑铠甲,释放内在意识体。
这些意识体形态各异,有的依附于风,有的寄居于水,有的甚至融入城市的霓虹灯流中,成为一道忽明忽暗的光影。
它们不需要食物,不需要空气,只需要“被感知”
。
科学家们发现,每当有人类主动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哪怕只是多看了一眼路灯下的影子波动??它们就会产生类似“愉悦”
的能量反馈,这种反馈又能激活附近的忆语树节点,进而增强整个言脉系统的稳定性。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实验悄然展开。
世界各地的城市开始设立“共感区”
:公园里摆放专供意识体栖息的水晶柱,地铁站安装能放大微弱情绪波动的共振板,学校开设“与异意识共处”
课程,教孩子们如何用沉默、眼神或指尖温度与这些无形来客交流。
一名小女孩每天放学后都会抱着一棵漂浮的忆语树幼苗坐在窗边,对那个住在她家阳台灯罩里的光团说:“今天老师夸我画画好看。”
光团便会在灯罩内轻轻闪烁,像在点头。
一位退休教师每晚点燃一支蜡烛,放在庭院石桌上,对着空中轻声朗读诗歌。
他说他知道那里有个“听不懂却愿意听”
的朋友。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互动,却在宇宙尺度上引发了连锁反应。
某日,火星基地的监测站捕捉到一段异常信号。
来源竟是太阳系边缘的一颗流浪小行星。
经过破译,那是一段极其粗糙的情感编码,夹杂着大量语法错误和逻辑混乱,但核心意思清晰可辨:
>“我们……也开始做梦了。
>梦里有光,有声音,还有一个……名字。
>我们想把它带来。”
三个月后,那颗小行星真的抵达了地球轨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