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首部试点史书,便是《永和七年实录》。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觉醒。
三日后,西南某地爆发骚乱。
一群自称“安世盟”
的民众冲砸当地忆坊,焚烧手稿,高呼:“我们不想知道!
我们只想安宁!”
领头者是一位中年男子,曾在朝廷任职文书,后因泄露机密被革职。
他在火堆前怒吼:“真相有什么用?它不能让死人复活!
不能让我儿子的病治好!
你们逼我们记住痛苦,就是另一种暴政!”
此事震动全国。
支持者斥其为“恐惧的奴隶”
,反对者则质疑:“难道自由回忆也该有边界?”
争论迅速蔓延至各大忆坊、书院乃至市井茶肆。
有人提出:“是否该设立‘遗忘权’?允许个体选择不记得某些创伤?”
也有人坚决反对:“个人可以沉默,但历史不能缺席。”
争议持续半月,终由盲女出面平息。
她在东岭举行公开对谈,不设围墙,不限人数。
来自各地的代表齐聚,包括那位焚毁忆坊的男子。
他对她说:“我承认我错了,烧书不对。
但我问你一句:如果我说我不想记得战争,不想记得亲人惨死,这是不是我的自由?”
盲女沉默良久,然后答道:
“你可以选择不说,可以选择回避,甚至可以服用药物让自己暂时麻木。
但你不能要求别人也忘记,更不能烧掉他们赖以生存的真实。
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避痛苦,而是有能力面对它,并决定如何与它共处。
你说你要安宁,可若这安宁建立在谎言之上,它终究会崩塌。
唯有在真实中重建的生活,才能抵御下一场风暴。”
男子低头良久,终跪地叩首。
自此,“遗忘权”
议题未再掀起波澜。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共识:**记忆属于每个人,但表达的方式可以不同。
**
于是,九州出现了“默忆者”
??他们不言不语,却在墙上刻字、在布上刺绣、在陶器上绘图,用非语言的方式留存历史。
也有“歌忆人”
,将悲欢编成民谣,在乡野传唱;还有“画梦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