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鸡苗运输损耗,供货方会承担一部分,我们也在争取一点风险补贴。
防疫是关键,我们会请农技站老王定期下来指导,统一做疫苗,这部分费用,镇上可以补贴一部分。
至于销售,我们签协议,设定保护价,市场价高随行就市,市场价低按保护价收购,尽量保证大家不亏本。”
我说得口干舌燥,把能想到的风险和应对措施都解释了一遍。
李富贵和赵老四交换了一下眼神。
“林主任,你是个实在人,为我们村里着想,我们都晓得。”
李富贵终于表态,“这样吧,我们开个村民大会,你把政策给大家讲透,我们村干部也带头,看看有多少人愿意干。
这事,终究要老百姓自己点头。”
村民大会在村小学的操场上举行。
来了百十号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蹲着的,坐小板凳的,抽烟聊天的,场面颇为热闹。
我站在讲台后,又把项目讲了一遍,尽量用最朴实的大白话。
下面议论纷纷。
“听着是不赖,四五个月就能卖钱,比养猪快。”
“统一卖?别是忽悠人的吧?到时候他们不收,咱自己拎到镇上,人家还嫌不是土鸡呢!”
“鸡苗钱能赊?那还行……”
“饲料还得自己先垫钱?万一赔了,不是鸡飞蛋打?”
“人家林干部是省里大学学这个的,还能骗咱?”
“哼,上面的干部,下来哪个不是说得天花乱坠?最后咋样?”
我注意到,村民的疑虑主要集中在资金垫付和销售保障上。
对于三黄鸡本身,他们倒不太怀疑,毕竟“科学养鸡”
的概念,在2001年已经不算特别新鲜。
经过村干部的动员和我的反复解释,最终,有二十几户表示愿意尝试,主要是些家里劳动力充足、有点闲钱、或者像李富贵这样想带头干的人家。
每户计划养殖规模不大,十几只到一百只不等,算是试点中的试点。
这个结果,虽然离我预想的“轰轰烈烈”
有差距,但也算迈出了第一步。
我松了口气,立刻着手落实。
通过马壮的关系,联系上了县种禽场,订了三千只三黄鸡鸡苗。
协调了镇农村信用社,为参与农户争取到了一笔小额信贷,解决了部分鸡苗和饲料款。
饲料也联系了县里的正大饲料经销点,谈好了批发价。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正轨。
鸡苗送达那天,厚坝村像过节一样热闹。
看着毛茸茸、黄澄澄的小鸡仔在准备好的圈舍里叽叽喳喳,村民们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
胡镇长亲自来看了一眼,拍了拍我的肩膀:“开局不错,林涛,继续跟进,一定要把这个样板立起来!”
然而,我低估了农民心里那杆秤的精密程度,也低估了传统观念和现实利益交织下的复杂性。
这二十几户参与养殖的,心里都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账:投入了多少,预计能赚多少,风险在哪里。
他们愿意跟着干,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镇上干部”
身份的一种试探性信任,以及那点“万一成了呢”
的侥幸心理。
这种信任和侥幸,如同山间的薄雾,看似美好,却极易被风吹散。
:()选调生的宦海生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