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然后,他用手指,配合着精细的镊子和电刀,开始进行林默在查房时描述的——“啃”
出安全隧道。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和技巧的过程。
没有大开大合,只有毫米级的推进。
林默的手指仿佛拥有独立的生命,在胸骨后缘那片未知的、充满粘连的区域内,小心翼翼地探索、分离。
观摩室里鸦雀无声,只有仪器规律的滴答声和林默偶尔简洁的指令。
学员们屏息凝神,看着屏幕上传来的腔镜画面(为了更好的视野,辅助了小型腔镜)。
画面中,组织粘连得如同乱麻,看不清正常的解剖层次。
“钝性分离这里……注意,有条索状物,可能是血管残端,电凝处理……”
“这里粘连致密,锐性分离,注意深度……”
林默一边操作,一边进行着解说。
这不是表演,而是最真实的教学。
他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对组织性质的判断,以及每一个微小决策的依据,清晰地传达出来。
“看,这里就是第一次手术主动脉插管的位置附近。”
林默用分离钳轻轻点拨着一处钙化、纤维化的组织,“质地很硬,与胸骨后方粘连紧密。
如果贸然劈开胸骨,后果不堪设想。”
画面证实了赵德明昨天的猜测和林默的判断!
学员们心中凛然,对术前精准评估的重要性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安全隧道在缓慢而坚定地向前延伸。
林默的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被护士轻轻擦去。
他的眼神始终专注,手臂稳如磐石。
突然,在分离一处粘连时,一条小血管破裂,鲜血瞬间涌出,模糊了小范围的术野。
“出血!”
张浩低呼一声。
观摩室里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
刘鑫的嘴角甚至不自觉地带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
然而,林默的反应快得惊人。
几乎在出血的同时,他的吸引器已经精准地落在出血点旁边,同时另一只手拿起了一个小巧的血管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