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对于这个病人,我们的策略不是‘从哪里进去’,而是‘如何安全地靠近’。
首选,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后备,这是我们的安全绳。
然后,不急于劈开胸骨,而是先在胸骨后缘,用钝性分离与锐性分离结合,小心翼翼地向后、向下,‘啃’出一条安全隧道,直到确认主动脉位置和粘连情况,再决定是否以及如何扩大切口。”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势模拟着分离的动作,清晰而精准。
“记住,面对复杂情况,技术上的‘慢’,是为了战略上的‘快’和‘稳’。
先求不败,而后求胜。”
林默的目光扫过全场,每一个字都敲打在学员心上,“这台手术,我不会追求速度,甚至会预留出处理粘连的时间。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病人安全下台。”
没有激昂的语调,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这份基于深厚经验和精准判断的冷静与自信,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具冲击力。
学员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手术台上,林默如何一步步化解风险,将那颗脆弱的心脏从粘连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这才是顶尖外科医生的风范!
刘鑫站在人群后面,脸色更加难看。
他自诩技术不错,但从未思考过如此深层次的术前规划和风险预判。
林默这种举重若轻、洞悉毫芒的能力,让他感到一种绝望的差距。
查房继续,来到病例c——那个罕见病种,诊断不明,手术方式待定。
患者是一位年轻女性,因反复胸闷、气促入院,影像学提示纵膈占位,但性质不明,穿刺活检结果也模棱两可。
这是一个典型的诊断困境。
主管医生汇报完,办公室里陷入了沉默。
这种病例最是棘手,手术做不做?怎么做?切多少?都可能引发后续问题。
林默没有急着提问,而是走到床边,亲自为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
他从头到脚,检查得极其仔细,甚至连患者的指甲、皮肤纹理都留意观察。
检查完毕,他沉吟片刻,对主管医生说:“把外院的所有片子和病历,包括她小时候的,只要能找到的,全部调出来。
另外,联系病理科,申请加做免疫组化标记物cd117和dog-1。”
主管医生一愣:“林主任,您怀疑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可这是纵膈啊!”
“罕见,不代表没有。”
林默语气平静,“尤其是异位起源的。
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特征,有几点细微之处符合。
记住,诊断的思路要开阔,尤其是对罕见病,要想到各种可能性,然后用证据去逐一排除或证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