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三十章:星尘启航时一、晨雾中的后勤舱2238年12月31日清晨五点,奈良山下的魔鬼森林还浸在靛蓝色的雾霭里,米王1号航空母船的后勤舱已经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
炊事班长老周正用布满老茧的手捏起一粒荞麦,借着操作台上方的hr-9型光谱分析仪仔细观察——这是今天特研科员早餐杂粮粥的主料,必须确保每粒谷物的水分含量精确控制在137。
这个数值经过七次太空饮食模拟实验验证:低于13会导致零重力下谷物颗粒悬浮时产生静电吸附,形成危险的粉尘云;高于14则会在加热时释放过量水汽,干扰舱内气压平衡。
而137,恰好既符合《黄帝内经》“春宜稀、冬宜稠“的养生古训,又暗合米凡计算的“太空饮食能量转化率最优曲线“,能让研究员们在连续工作八小时后仍保持85以上的专注力。
“周师傅,第七舱的高纤维餐准备好了吗?“后勤兵小陈推着餐车滑进门,气压阀发出轻微的嘶响。
餐车的恒温层里,三十份分装在钛合金餐盒里的早餐正泛着热气,每份餐盒的侧面都刻着特研员的编号,其中编号723的餐盒边缘有个细微的凹痕——那是米凡上次执行任务时不小心磕到的。
当时他正用餐盒垫着写公式,笔尖的压力在金属上留下的痕迹,与他后来推导的“时空曲率模型“竟有着微妙的几何相似,其分形维度均为1618,正是黄金分割比例。
老周直起身,围裙上还沾着青稞粉的白色痕迹。
他掀开蒸汽缭绕的粥桶,木勺搅动时泛起的涟漪里,小米、燕麦、藜麦按3:2:1的比例分层悬浮。
“这配比是米博士给的方子,“老周用勺柄敲了敲桶沿,“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的黄金三角,保证你们在跃迁时脑子转得比引擎还快。
“他舀粥的动作精准如仪器,每个餐盒的分量误差不超过2克,这是三十年来给科学院大佬们备餐练出的本事——当年王平米总说:“老周的勺子比天平还准,搞科研的人吃不准分量,思路都会飘。
“操作台下方的智能秤突然发出“嘀“的轻响,显示当前舀取的第27份粥恰好达到标准值,老周得意地拍了拍秤面:“瞧见没,这老家伙比你们年轻人的女朋友还懂我。
“操作台的另一侧,营养师小林正用针管往餐盒里注射微量营养素。
她的动作精准得像在做外科手术,针管刺入的角度永远是37度——这个角度能让营养素均匀渗入粥体而不破坏分子结构,还是米凡通过流体力学模拟算出的最优值。
“周师傅,王米平先生的餐食得单独准备。
“她举着检测报告转身,镜片后的眼睛透着严谨,“他的基因序列显示对乳糖不耐受,但复活体的代谢速率比本源体快17,所以我在豆浆里加了03克低聚果糖,既不引发过敏,又能维持神经突触的活跃度。
“她边说边调出全息屏上的代谢曲线图,两条红色曲线在屏幕上平行延伸,“你看,这是本源体和复活体的代谢对比,只差了03个标准差,几乎就是同一个人。
“老周接过特制餐盒时,手指在“王米平“三个字上停顿了片刻。
这个名字的刻痕比其他人深两毫米,是昨天王米平亲自来厨房盯着刻的。
当时这个复活体就站在现在小林的位置,盯着青稞粉袋上的生产日期,突然伸手抓住老周的手腕,指腹的力度让老周至今觉得骨头发麻:“必须是今年的新粮,陈粮的自由基会影响决策时的神经反应速度。
“他说这话时,瞳孔收缩的频率与操作台的光谱分析仪波动完全同步,像台精准运行的生物机器。
老周后来才知道,复活体的视觉系统能直接解析谷物的分子结构,那些肉眼看不见的损伤,在他眼里就像发光的裂纹。
六点整,第一辆餐车滑入特研科宿舍区。
走廊两侧的休眠舱泛着淡蓝色的光,编号047的舱门突然滑开,王侃侃顶着乱糟糟的头发冲出来,睡衣上还沾着演算公式的荧光笔迹。
“周师傅!
我的超浓缩能量棒呢?“他抓住餐车栏杆的动作太急,金属摩擦声惊醒了隔壁舱的研究员,“昨晚推演曲率引擎参数到三点,现在急需碳水炸弹!
“他的黑眼圈重得像涂了墨,手指在能量棒包装上无意识地敲出摩斯密码,翻译过来竟是“求救“的意思。
老周从餐车底层抽出一个银灰色包装的能量棒,包装上印着复杂的分子结构图——那是米凡设计的缓释碳水配方,能让能量在四小时内匀速释放,避免血糖波动影响计算精度。
“慢着,“他按住王侃侃要撕开包装的手,“先喝口温茶。
“青瓷茶杯里的云雾茶正冒着恰到好处的热气,水温精确控制在58摄氏度——这是《黄帝内经》里辰时饮茶的最佳温度,也是老周用十年时间摸索出的“唤醒温度“,能让熬夜后的大脑皮层活跃度提升23。
茶水中悬浮的纳米机器人正以每秒300次的频率震动,将茶多酚分解成更易吸收的小分子。
,!
王侃侃的手指触到杯壁时突然愣住,这个温度让他想起十年前在科学院当实习生时,老周也是这样递给他一杯温茶,当时他正因为公式推导错误被王平米训斥。
茶水入口的瞬间,他后颈的神经监测贴突然亮了一下——那是米凡团队研发的“情绪稳定贴“,此刻正显示他的焦虑指数下降了17个百分点。
“周师傅,这茶“他咂咂嘴,“和当年味道一模一样。
“老周笑了,眼角的皱纹里藏着蒸汽的水珠:“茶是新茶,但泡茶的水,是用你王院长当年送的陨石壶烧的。
那壶里的矿物质,能让水记住喝它的人。
“他指了指杯底沉着的银杏叶茶漏,叶脉的纹路与王侃侃昨夜推导的曲率参数图惊人地相似,“米博士说,宇宙的答案藏在所有相似的纹路里,就看你能不能喝出茶里的公式。
“王侃侃低头看去,茶水表面的张力形成的弯月面,恰好与他计算的虫洞入口曲率吻合,不禁打了个寒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