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挫折教育:别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挫折”
banner"
>
有一次我去医院体检,在等待B超的漫长时间里,我看了一段爸爸和儿子日常生活的小视频。
看完这段视频后我内心无比憋屈,那个孩子总是一脸慌张或眼泪汪汪的样子让我很难形容我当时的心情。
以至于在做B超时内心仍然无法平静,转身转错了方向,本来人家大夫要检查我的肝,我却把左腰顶过去,结果挨了顿数落。
视频里这位父亲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好好说话。
比如,他可以因为孩子的衣服没整理好而突然对他喊起来,而且他特别喜欢用质问或反问这种压迫性和攻击性极强的语气来说话:“会不会好好走路?”
“能不能好好吃饭?”
在与孩子沟通时——虽然我实在不太想把这种交流方式称为沟通——不是下达命令就是夹枪带棒:走路姿势不对,直接命令他回去重走,一次不行就多走几次,还会说出一些非常伤人的话,带着明显的嘲讽。
视频中有一段,这位父亲面相之凶狠,一般来讲,我只在地铁里互相抢座抢急了的人脸上才能看到,那时我会稍微站远一点儿,因为他们随时可能会动起手来。
我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父亲对自己五岁的孩子会做出的表情,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孩子没有达到他的标准。
视频中有一段父亲给孩子洗脚的场景,他边给孩子擦脚边说:“你连句谢谢都没说过。”
随后他在评论区**心声,认为他这么说是一种教育,而他基本的诉求是如果今后孩子能给家长打盆水洗洗脚,那就算是培养出了一个特别懂事的人了。
倘若用“严父”
来解释这种亲子相处的方式和态度,恐怕不能让人信服——严不严的先不提,话总是要好好说的吧。
这种态度,也只有自己的孩子因为恐惧才会容忍,拿到任何社会场景里,估计不是一顿明里拾掇就是一顿暗中咒骂。
这样的父爱,我是不能理解的。
我一般不去心疼别人家的孩子,倒不是我没有爱心,只是我知道人和人不一样,孩子和孩子也不一样,别人家庭的相处之道我未必能感同身受,从而做出合理判断。
所以我很少针对某一个人的教育方式进行评论,遑论指手画脚。
但是我看完这段视频,终于还是忍不住张嘴,这就是我屡次说过的爹味十足的家长。
所谓“爹味”
,在我看来主要是太拿自己当爹,过于沉迷于当爹的感觉,以至于忘记如何当爹,以及为什么要当爹,把主要精力放在当爹这个职务上面,而不去研究研究怎么当个好爹。
中国某些家长有一些非常迷信的思维,认为只要经常给孩子好脸,就是溺爱,这孩子就得废,并且以此类推,最终发展到满怀着一种信念:如果让孩子过得太顺,今后他就成不了材。
这种非此即彼没有中间项的思维方式放在任何一个科学领域里都跟闹着玩一样,但在亲子关系里,很多人就是这么认为的。
鉴于很多家长执着于这种信念,他们就要靠挂脸子和不好好说话以及时刻打击孩子来保证孩子受到了足够的教育,并以深藏功与名的姿态和“今后他总有一天会明白我的苦心”
的心情,千方百计阻止孩子觉得他自己有什么能耐,否则孩子就要跌跟头,否则孩子就要吃亏,否则孩子就要被现实好好教育一番,并很可能一蹶不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