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推断他可能要对“祖辈都是文人”
的优势进行一番论证。
父亲轻点手机,温柔地念道:“徐朴,纺织工程技术专家。
早期重点研究东北棉纺纱性能,细纱双皮圈牵伸装置,对棉纤维伸直度的理论研究有突破。
在担任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期间……哎,不对,这不是那个徐朴。”
他快速地动了几下手机:“没有这个徐朴。”
他有点尴尬,“反正徐朴就是徐泰时的祖爷爷。”
“哦,爸爸。”
孩子看起来搞懂了祖爷爷和曾孙子的关系。
“孩子,徐泰时读了很多书,考取了功名做了官,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
所以,这样的人才能建造这样的大院子。”
“哦,爸爸。”
“你看现在的房子贵不贵?”
“不知道,爸爸。”
“很贵的,儿子。”
看到孩子点头,父亲继续说:“那你知道为什么有的人能住这么大的房子,有的人只能租房子甚至没有房子住吗?”
声音除了温柔,还加入了苦口婆心,听了让人非常感动,“因为只有好好学习的人,才有房子住。
不好好学习,今后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只能睡在大街上。
所以你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这位父亲文化人的形象瞬间崩塌了。
我认为这番话,跟我小时候我奶奶咬牙切齿地跟我说“晚上一定要待在屋里啊,出去了有大马猴子吃了你”
没有太大本质上的区别。
这件事挺有意思。
家长们总是希望激发孩子学习的**,不管是通过打击或贬损别人,还是从自我危机感出发,都无所不用其极。
但不论我是儿时作为接受者,还是成年后作为旁观者,就我的感受而言,激发学习热情大多不是什么快乐的经历——尽管有时候我旁观时也很欢乐。
所以在这件事上,我很忌惮,我不想让这件事变成一种压迫式的灌输。
但面对孩子这种学习经常不在线的状态,不谈一谈也看不过去。
因为我坚信,“大撒把”
的家长一定有一个能“大撒把”
的孩子,我绝不认为所有的孩子都可以那么教育。
于是我绞尽脑汁想了两天。
我想,学习的主动性要来自快乐的动力,如果学习跟快乐联系不到一起,那么就很难说服他。
他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不能限制,但我要告诉他,专注的学习是非常有助于他今后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的。
于是我来到他屋里,打算聊聊。
“儿子,你觉得一个人最舒服的状态是什么?”
“躺着。”
“不是,我是说,状态,不是姿态,就是你想今后怎么样生活心里才舒服。”
“不好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