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你们是在提议成为新的神?”
陈默冷冷开口,“谁给你们权力去改写别人的记忆?”
“不是改写。”
星眠轻声接话,“是**唤醒**。
就像母亲当年反复教我说‘痛要说出来’,哪怕我已经被训练成只会微笑点头的孩子。
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是灌输,而是帮人找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声音。”
最终,方案以五比二通过。
我和晓雨投了赞成票。
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旦失败,我们将沦为另一个“李素芬”
,打着拯救的旗号施行精神控制。
但我也清楚,若什么都不做,这片土地终将陷入万籁俱寂。
试点选在北方一座工业废城??铁岭口。
那里曾是“心灵共振疗法”
的早期实验基地之一,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和一群不愿搬离的老居民。
他们大多患有“选择性缄默症”
,能听能看,却十几年未曾开口说话。
档案显示,这些人曾在九十年代参与过一项名为“家庭和谐音频疗愈”
的社区项目,而负责人正是李素芬的堂兄。
行动前夜,我独自来到地下资料库,再次调出那段视频日志。
晓雨的脸在屏幕上泛着柔光,她说:“如果你听见别人的声音比自己的更重要,那就闭嘴吧。
可如果你还记得自己哭过、喊过、愤怒过……那就请继续发出声音,哪怕它颤抖、跑调、不合时宜。”
我按下暂停键,抬头看向墙角那台老式录音机。
它已经无法工作,磁带卡住不动,像是某种隐喻。
第二天清晨,我们抵达铁岭口。
天空灰蒙蒙的,空气中弥漫着锈铁与枯草的气息。
三十名志愿者围坐在废弃礼堂中央,每人戴着特制耳机,连接着便携式声波发生器。
设备由陈默改良,采用非侵入式颅骨传导技术,避免直接干预神经元活性。
第一阶段,播放的是采集自全国各地的真实童年录音:女孩第一次喊“妈妈”
时的结巴,男孩摔跤后强忍泪水的抽噎,祖孙俩在菜市场讨价还价的争吵……每一段都附有讲述者亲笔签名的授权书。
起初毫无反应。
直到第三天下午,一位七十岁的老太太突然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喉咙,然后发出一个干涩的音节:“啊……”
全场屏息。
她又试了一次,声音略清晰了些:“我……记得……下雪那天……我爸背着我……去诊所……”
泪水顺着她沟壑纵横的脸颊滑落。
她不是在复述,而是在**回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