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看着你哭?”
张远疑问这是一个什么说法。
“是啊,就是这个样子。”
小姐姐立即能理解他这边会有些怀疑,马上举着手机镜头对向旁边,能够看见相当腿短的一只柯基正好站在她座位旁边,还眼巴巴看着她,更是两...
晓雨:
今天我又笑了。
这次声音大了些,同桌转过头来看我,我没躲开。
他愣了一下,也跟着笑起来,然后低头继续写作业,像什么都没发生。
可我知道发生了什么??我的笑声没有被吞回去,它落在了空气里,变成了真实的东西,像一片叶子飘到地上,不会自己再飞走。
那天之后,我开始注意教室里的声音。
以前它们只是背景,现在却像一层层剥开的纸,露出底下藏着的情绪。
早自习翻书的哗啦声,有人急,有人慢;课间走廊上拖鞋拍地的脚步,轻一阵重一阵;甚至老师擦黑板时粉笔末簌簌掉落的声音,都让我觉得……活着真是一种很细碎的事。
不是非得喊出来才算存在,而是这些微小的摩擦、碰撞、呼吸之间的空隙,都在说:“我在。”
李念老师说,这叫“听觉觉醒”
。
她说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经历过这个阶段,因为他们太忙于发出声音,反而忘了接收。
可我觉得,我不是觉醒,是终于松开了手。
攥得太久的手掌,连放下都会疼。
但现在的疼不一样了,像是伤口结痂时微微发痒,提醒你正在长出新的皮肤。
上周五放学前,广播又播了一期《无声者之声》,这次的主题是“心跳以外”
。
第一段录音是一个哮喘病人使用吸入器的过程,吸气、停顿、呼出,循环四次。
没有音乐,没有解说,只有那断续而坚定的呼吸。
接着是一段盲童用指尖摸索盲文凸点的声音,嗒、嗒、嗒,像在敲一扇看不见的门。
最后一段最短,只有十七秒,内容是某位母亲深夜给孩子盖被子时,棉布与床单摩擦的轻响。
我站在走廊尽头听完,没动。
身边陆续走过学生,有的戴着耳机重听,有的默默站着,眼睛望着远处。
没有人说话。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并不是缺少表达的能力,而是太久没有被允许以这样的方式表达。
在这个人人都被要求“积极”
“阳光”
“正能量”
的世界里,承认疲惫、恐惧、沉默,竟成了一种奢侈。
而“耳朵驿站”
做的,不是让我们开口,而是让不开口也成为一种被尊重的选择。
那天晚上回家路上,我绕去了河边公园。
天已经黑了,路灯昏黄,长椅上坐着几个夜归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