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她知道,这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治愈,而是一种更原始的情感完成??如同种子落入土壤,不必开花,也要完成向下扎根的过程。
就在这时,她的电脑弹出一条紧急警报:**“声音镜像”
系统检测到异常集群情绪波动,贵阳某中学出现集体性沉默事件。
**
她立即连线贵阳协作中心。
值班教师证实,阳光中学初二(三)班近两周课堂参与度骤降,学生普遍低头、少语,多人出现睡眠障碍记录。
心理老师尝试介入,却发现孩子们不愿倾诉,甚至对“倾听”
二字表现出明显抵触。
“他们说,‘说得再多也没用,反正没人真听’。”
教师无奈道。
李念皱眉。
这正是她最担心的反噬??当倾听成为制度化流程,反而可能催生新的压抑:孩子们开始怀疑,每一次表达是否都被记录、分析、归档?他们的痛苦会不会变成别人眼中的数据样本?
她决定亲自前往。
抵达学校那天,天空阴沉。
她避开校方安排的会议室,径直走向教学楼走廊。
透过玻璃窗,她看见陈默坐在教室后排,正低头涂改一张纸。
走近才看清,那是一幅炭笔画:一群孩子站在深渊边缘,脚下是无数漂浮的耳朵,有的长着眼睛,有的带着牙齿,全都朝上张开,仿佛等待投喂。
她轻轻敲了敲窗户。
陈默抬头,眼神警惕。
“你在画什么?”
她问。
“我们在被吃掉。”
他说,“以前我们说话是因为想说,现在我们说话是因为要被‘听见’。
老师让我们每天写心情日记,家长要看评分;同学分享秘密,第二天就成了段子流传。
连做梦都说梦话,生怕漏掉什么重要情绪。”
李念沉默良久。
“所以你们选择沉默?”
“不是选择。”
他摇头,“是窒息。
就像有人整天对你喊‘呼吸!
快呼吸!
’,到最后你反而不会喘气了。”
这句话像刀割过她的心脏。
她突然意识到,“全民倾听计划”
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异化??初衷是解放声音,结果却在某些角落演变为另一种规训:你必须表达,否则就是心理问题;你必须倾诉,否则就是封闭自我。
倾听,本应是自由的入口,如今却成了新的考核标准。
当天下午,她召集全校教师召开临时座谈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