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十三篇宋元之拟话本
banner"
>
说话既盛行,则当时若干著作,自亦蒙话本之影响。
北宋时,刘斧秀才杂辑古今稗说为《青琐高议》及《青琐摭遗》,文辞虽拙俗,然尚非话本,而文题之下,已各系以七言,如:
《流红记》红叶题诗娶韩氏《赵飞燕外传》别传叙飞燕本末
《韩魏公》不罪碎盏烧须人《王榭》风涛飘入乌衣国
等,皆一题一解,甚类元人剧本结末之“题目”
与“正名”
,因疑汴京说话标题,体裁或亦如是,习俗浸润,乃及文章。
至于全体被其变易者,则今尚有《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及《大宋宣和遗事》二书流传,皆首尾与诗相始终,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顾与话本又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
钱曾于《宣和遗事》,则并《灯花婆婆》等十五种并谓之“词话”
《也是园书目》十,以其有词有话也,然其间之《错斩崔宁》《冯玉梅团圆》两种,亦见《京本通俗小说》中,本说话之一科,传自专家,谈吐如流,通篇相称,殊非《宣和遗事》所能企及。
盖《宣和遗事》虽亦有词有说,而非全出于说话人,乃由作者掇拾故书,益以小说,补缀联属,勉成一书,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文辞又多非己出,不足以云创作也。
《取经记》尤苟简。
惟说话消亡,而话本终蜕为著作,则又赖此等为其枢纽而已。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三卷,旧本在日本,又有一小本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内容悉同,卷尾一行云“中瓦子张家印”
,张家为宋时临安书铺,世因以为宋刊,然逮于元朝,张家或亦无恙,则此书或为元人撰,未可知矣。
三卷分十七章,今所见小说之分章回者始此;每章必有诗,故曰诗话。
首章两本俱阙,次章则记玄奘等之遇猴行者。
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
僧行六人,当日起行。
……偶于一日午时,见一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
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否?”
法师合掌曰:“贫道奉敕,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
秀才曰:“和尚生前两回去取经,中路遭难,此回若去,千死万死!”
法师云:“你如何得知?”
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弥猴王。
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
法师应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
当便改呼为猴行者。
僧行七人,次日同行,左右伏事。
猴行者因留诗曰:
百万程途向那边,今来佐助大师前,
一心祝愿逢真教,同往西天鸡足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