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碑林里,石碑林立,老郑正拿着扫帚清扫石屑。
看到李班主,老郑热情地迎上来)老郑:李班主,你们来这是想看看古碑的刻法吧?李班主(点头):老郑,还是您懂我。
我们刻大典石碑,怕字体不够规整,想看看古碑上的楷书是怎么刻的。
老郑(领着三人走到一块唐代楷书碑前,指着碑文说):你看这碑,字体间距都是用“方格定位法”
定的——刻之前,先在石面上画好小方格,每个字占一个格,这样不管刻多少字,间距都能保持一致。
而且刻的时候,要“先轻后重”
,第一刀轻轻刻出轮廓,再慢慢加深,这样不容易刻歪。
你们刻大典,字多量大,用这方法准没错。
(王小二蹲在碑前,用手指顺着碑文笔画摸,小声说):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我之前都瞎刻。
(傍晚,三人又去了城南书斋,柳先生拿出珍藏的古碑拓片,给他们讲解碑文核对的技巧——“三校法”
:刻前核对抄本,刻中对照拓片,刻完再通篇检查,确保字字无误。
)(回到工坊时,已是深夜。
李班主把学到的方法一一告诉众人,大家听后都兴奋不已。
陈先生拿着抄本,开始研究“三校法”
;周铁匠则准备按照张铁匠的说法,先尝试打造一把简易的百炼钢刀;王小二趴在桌上,认真画着“方格定位法”
的格子,工坊里的气氛,终于从之前的压抑变得充满希望)第四幕:艰难推进——风雨无阻,众志成城时间:此后两个月,从秋到冬,经历晴天、雨天、雪天地点:刻碑大棚、工坊厨房、临时搭建的休息棚人物:宫束班全体成员、送物资的工部小吏(二十多岁,态度傲慢,后被众人打动)内容:(第一场:晴天,大棚内)(阳光明媚,众人按照学到的方法刻碑。
王小二拿着画好方格的青石,用弧形刻刀,小心翼翼地刻着“舜”
字。
李班主在旁边看着,点了点头)李班主:小二,进步不小啊,这字刻得又规整又有力。
王小二(脸上露出笑容,擦了擦汗):多亏班主和陈先生教我,还有周大哥给我磨的好刀。
周铁匠这时扛着一捆新打磨好的弧形刻刀走过来,往石桌上一放,爽朗地笑:“这小子现在刻字的力道,比刚开始强多了!
想当初他连刀都握不稳,现在能把‘舜’字的竖钩刻得这么挺拔,不错!”
陈先生也凑过来,拿着抄本对照石碑上的字,轻轻点头:“不仅字形规整,连笔画间距都分毫不差,看来‘方格定位法’你是真学扎实了。
不过可别骄傲,后面《夏书》里的生僻字多,还得仔细核对。”
,!
王小二赶紧点头:“陈先生您放心,我刻一个字就对照三遍抄本,绝不出错!”
(第二场:雨天,大棚内)几日后,京城突降大雨,豆大的雨点砸在帆布大棚上,发出“噼里啪啦”
的声响,棚顶不时漏下几缕雨水,滴在青石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李班主看着棚内四处漏雨的景象,眉头紧锁,赶紧指挥众人搬来木桶接雨,又找了几块油布,踮着脚往棚顶破损处铺。
“大家小心点,别让雨水淋到石碑!
这青石遇水虽然暂时变软,但要是长时间泡着,刻好的字迹容易受损!”
老张正刻到《夏书?禹贡》里的“岱宗”
二字,见雨水顺着棚缝滴向自己的石碑,赶紧用身子挡住,另一只手还紧紧攥着刻刀:“班主,这雨要是一直下,咱们的进度怕是要耽误了!”
周铁匠脱下自己的粗布外衣,盖在旁边一块刚刻了一半的石碑上,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我去工坊里找找有没有更厚的油布,再加固一下棚子!”
王小二也跟着起身,想帮忙搬木桶,却被陈先生拉住。
陈先生指着桌上的抄本,语气急切:“小二,你别去了!
雨太大,出去容易着凉,你帮我把昨天刻好的碑文拓下来,趁着现在核对,免得后面忘了!”
(第三场:雪天,休息棚内)转眼入冬,第一场雪飘然而至,大棚内寒气刺骨,匠人们的手冻得通红,握刻刀时都有些发抖。
李班主看着众人搓手哈气的模样,心里不是滋味,让人在休息棚里生了一盆炭火,让大家轮流取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