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糊涂心思里,藏着的都是实打实的认真——石陀想的是“稳当”
,阿竹念的是“祈福”
,火伢子盼的是“光亮”
,只是这份认真,总拐着弯儿地往“傻气”
上跑。
塑形惊魂:当“圆”
变成“歪瓜裂枣”
正式动工那天,墨老先给弟子们立了规矩:“轮制时,脚蹬要匀,手劲要稳,每日只做半尺高,急者打板子!”
可真上手了,这群“憨货”
才发现,“做大瓮”
比跟石陀摔跤还难。
轮制的木转盘是新做的,直径丈余,得四个壮汉轮流蹬才能转起来。
头一天塑形,石陀自告奋勇先上。
他光着膀子,双手按在泥团上,嘴里还喊着号子:“左三圈,右三圈,瓮壁匀匀往上添!”
可木转盘一快,他手就跟不上了——左边捏得厚如城墙,右边薄如蝉翼,转着转着,瓮口竟歪向了南边,活像个被风吹斜的草垛。
“停!”
墨老气得扔了手里的木杵,“你这做的是瓮还是歪脖子树?”
石陀脸憋得通红,扯着瓮壁想把它掰正,“咔嚓”
一声,刚捏好的瓮颈裂了道缝。
他顿时急了,蹲在地上直抹眼泪:“我明明按班主教的来的……”
旁边的木伯叹了口气,递给他块湿布:“傻小子,轮盘转得快,手得跟着松,你倒好,攥得跟铁钳子似的,不裂才怪!”
好不容易把瓮身捏得周正了些,又出了岔子。
那天轮到阿竹给瓮身做“收腰”
——祭天瓮讲究“腹大颈收”
,寓意“聚福不漏”
。
可阿竹要么收得太狠,把瓮腰捏成了细葫芦;要么忘了收,做成了直筒筒的大水缸。
墨老看得直皱眉,亲自示范:“手指贴着泥壁,慢慢往里收,像给姑娘束腰带,太紧了喘不过气,太松了又没样子。”
阿竹学得倒是认真,可轮到她上手,不知怎的,竟在瓮腰捏出个歪歪扭扭的“疙瘩”
。
她涨红了脸解释:“我想……加点装饰,像姑娘戴的璎珞……”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试装”
环节。
瓮坯晾干后,墨老让弟子们用沙土代替黍稷,试试能不能装够“十石”
。
石陀自告奋勇扛沙土,一趟趟往瓮里倒,倒到第八石时,“哗啦”
一声,瓮底突然塌了个洞——原来他前几天偷偷在瓮底刻了个“石陀制”
的小记号,刻得太深,把陶坯刻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