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故无执也。
知亡情丧,超知之境,至人之诣也。
儒道上哲,均极乎此。
其次,虽未能至,而向往在是也。
就文学言,希腊多悲剧。
悲剧者,出于情之坚执。
坚执,则不能已于悲也。
中国文学以三百篇与骚经为宗。
三百篇首二南。
二南皆于人生日用中见和乐之趣,无所执,无所悲也。
骚经怀亡国昏主,托于美人芳草,是已移其哀愤之情,聊作消遣。
昔人美《离骚不怨君,其实亡国之怨,如执而不舍,乃人间之悲剧,即天地之劲气也。
后世小说写悲境,必以喜剧结,亦由情无所执耳。
使其有坚执之情,则于缺憾处,必永为不可弥缝之长恨,将引起人对命运或神道,与自然及社会各方面提出问题,而有奋斗与改造之愿望。
若于缺憾而虚构团圆,正见其情感易消逝而无所固执,在己无力量,于人无感发。
后之小说家承屈子之流而益下,未足尚也。
要之中国人鲜坚执之情,此可于多方面征述,兹不暇详。
就哲学上超知之诣言,非知不外驰、情无僻执,无由臻此甚深微妙境界。
然在一般人,并不能达哲学上最高之境,而不肯努力向外追求以扩其知。
又无坚执之情,则其社会未有不趋于萎靡,而其文化终不无病菌之存在。
中国人诚宜融摄西洋以自广,但吾先哲长处,毕竟不可舍失。
或问:西方文化无病菌乎?答曰:西洋人如终不由中哲反己一路,即终不得实证天地万物一体之真,终不识自性,外驰而不反,(只向外求知,而不务反求诸己。
知识愈多,而于人生本性日益茫然。
)长沦于有取,以丧其真。
(有取一词,借用佛典。
取者,追求义。
)如知识方面之追求,则以理为外在而努力向外穷索。
如猎者之疲于奔逐,而其神明恒无超脱之一境,卒不得默识本原,是有取之害也。
欲望方面之追求,则凡名利、权力种种,皆其所贪得无厌而盲目以追逐之者。
甚至为一己之野心与偏见,及为一国家一民族之私利而追求不已,构成滔天大祸,卒以毁人者自毁。
此又有取之巨害也,是焉得无病菌乎?中西文化,宜互相融和。
以反己之学立本,则努力求知,乃依自性而起大用,无逐末之患也。
并心外驰,知见纷杂而不见本原,无有归宿,则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
中西学术,合之两美,离则两伤。
原载《学原》,1947年8月第一卷第四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