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他喃喃,“你不仅教人识字,你还带着他们修渠、种粮、活下去……这才是真正的归心啊。”
柳青禾含泪笑道:“看来,当年那一场雪崩,并未埋住火种,反倒让根须扎得更深了。”
水昭点头,忽道:“取笔墨来。”
“先生,您……”
“快去。”
柳青禾知其意不可违,只得取来小砚与细毫。
水昭勉强支起身子,以左手托右腕,颤巍巍提笔,在一张素笺上写下四行小字:
>“风雪可封山,
>不封人心暖。
>前人留暗语,
>后者续明灯。”
写毕,他长舒一口气,将纸交给柳青禾:“派人送往敦煌,告诉阿槿,让她把这诗刻在古渠入口。
再传令各地学堂,从今往后,《算术启蒙》不再只是算学教材,增设‘薪火篇’,收录各地民间自创题解、口诀、技艺,无论出自农夫、织妇、戍卒、盲童,凡有所献,皆署其名。”
“若是无名呢?”
柳青禾问。
“那就写??‘某村某日,某人所思’。”
水昭道,“宁可记错地名,不可抹去人名。”
午后,阳光斜照,桃李堂外传来孩童嬉戏之声。
几名幼童正在练习用炭笔在地上拼写“我也做了”
四字,一人写,三人改,争得面红耳赤。
忽有一童跳起喊道:“我会念那段题了!”
随即清嗓高诵: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其余孩童纷纷跟诵,声浪渐高,竟引得堂内青年教师们相视而笑,亦低声应和。
声音飘出院墙,融入山风,一路向南,向西,向着千山万水而去。
当晚,水昭罕见地用了半碗粥,又听柳青禾读了一段新收的边地汇报:黔中女子学堂已试行“轮值讲席制”
,十岁以上学生轮流登台授课;交趾海边建起“潮音分校”
,专收渔民子弟,课程包括天文观星与潮汐推算;更令人振奋者,一名匈奴降部少年竟用算题推演出了新的骑兵阵型变换规律,被北疆守将采纳。
“好啊……”
水昭听着,嘴角始终挂着笑,“文明不在宫阙,而在这些细碎的声响里。
就像海浪,看似杂乱,实则有序,终将塑造海岸。”
夜深,众人散去。
柳青禾守在榻旁,见他神色安宁,以为已入睡。
谁知良久之后,水昭忽然轻唤:“青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