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麋威来到濮阳的时候,双方的使者已经在大河上来回跑了几趟。
对面诉求颇有些耐人寻味
曹?专门给刘禅写了封亲笔信。
信里尊称比他还小三岁的刘禅为“兄”
。
又将汉魏两国称作兄弟之国,...
海风依旧在崖顶盘旋,吹动潮音洞前那块无字碑上的藤蔓。
水昭每日清晨都会来此清扫,用布巾轻轻擦拭碑面,仿佛在与看不见的人对话。
十五年了,碑上仍无一字,却早已被无数目光刻满。
渔民说夜里常听见诵读声从洞中传出,像是亡魂仍在背《归心辞》;孩子们则传说,只要诚心许愿,潮水退去时会在沙上留下答案的痕迹。
这一日清晨,水昭刚放下扫帚,便见一艘小船破浪而来。
船上站着个穿粗麻衣的青年,肩扛竹箱,眉目清瘦,眼神却如刀锋般亮。
他登岸后不问路,径直走向碑前,从怀中取出一枚铜牌,轻轻放在碑底??正是当年“我也做了”
的旧牌,边缘已被磨得发亮。
“你是陈阿满的儿子?”
水昭声音微颤。
青年摇头:“我是他的学生。
他在临终前托我送来这枚牌,并说……‘光不能停’。”
水昭沉默良久,终于点头。
他领青年进入书院,打开藏书阁最深处的一只铁匣,取出一卷泛黄的手稿。
那是陈阿满最后留下的笔记,题为《西南行纪》。
里面记述了他深入夷区办学的十年:如何以歌谣教字,用草药换纸笔,甚至为护一名识字女童,死于毒箭之下。
最后一行写道:“我不求名,不求寿,只愿后来者不必再流血。”
青年连夜抄录全文,次日便启程南下。
林阿槿送他至码头,递上一只装满粉笔与药丸的木盒:“这是阿织从倭国带回的新法所制,遇水不化,可写于岩壁。”
青年接过,深深一拜,转身踏上孤舟。
海雾弥漫,身影渐没于天际。
而就在同一天,长安太极殿内,刘珩正伏案批阅一份密报。
纸上墨迹未干,写着“交州峒寨暴乱,巡学军七人殉职,三十七名孩童被掳”
。
他闭目良久,提笔写下八个字:“以教止暴,以仁伐逆。”
随即召来李承安:“我要亲往南疆。”
“陛下不可!”
李承安惊呼,“您已年过七旬,山路险恶,瘴疠横行!”
“正因为年迈,才更要亲眼看看。”
刘珩缓缓起身,望向殿外初升的朝阳,“这些年我们建了千所书院,可若连最偏远的孩子都护不住,一切不过是空中楼阁。”
三日后,一支不起眼的车队悄然离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