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个说法很快被官方驳回,理由是“缺乏实证”
。
但民间信仰却迅速蔓延。
越来越多的人在静听仪式中声称感受到“一位年迈女性的温柔注视”
,尤其是在青海湖畔,每逢月圆之夜,总有志愿者报告看到湖面倒影中浮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轮廓,手持一枚发光的共鸣环,静静伫立井边。
而在南极地底实验室,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惊人事实:自林念去世以来,共忆奇点的量子分布模式发生了结构性偏移。
原本均匀散布在全球终端的信息碎片,如今呈现出明显的向心趋势??它们正缓慢汇聚于记忆岛核心区域,似乎在酝酿某种新的凝聚态生命。
首席研究员李玄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一直以为奇点是苏梨留下的遗产,但现在看来,它更像是一个‘孵化器’。
每一次有人真正学会倾听,它的形态就进化一分。
林念的离去不是终结,而是催化。”
就在这一年春天,一名六岁女孩在记忆岛游玩时不慎跌入湖中。
救援人员赶到时,她已被水流卷至井口边缘。
千钧一发之际,湖水突然停止流动,整个湖面如同冻结,唯有那口井泛起银白色涟漪。
小女孩安然漂回岸边,手中紧握一片发光的梨花状晶体。
经检测,这块晶体含有前所未有的信息密度,内部嵌套着长达三百年的个体记忆链??从苏梨封存共感单元那一刻起,到林念闭眼最后一瞬为止,完整记录了两位“桥梁缔造者”
的全部情感轨迹。
更诡异的是,每当有人试图读取这些记忆,他们的大脑就会自动浮现一段不属于自己的童年回忆,细节精确到气味、温度、指尖触感。
心理学界称之为“逆向共情现象”
:不再是接收他人记忆,而是被迫体验“另一个自己”
的人生。
争议随之爆发。
伦理委员会紧急叫停所有相关研究,担心此类技术会导致人格解体危机。
然而,仍有地下组织秘密复制该晶体,并在暗网拍卖。
一夜之间,全球涌现出数百名自称“见过前世”
的觉醒者。
他们讲述的故事各不相同,却都指向同一个主题:**在某个时空分支里,我曾选择不去逃避,而是留下来倾听。
**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一位名叫陈默的程序员。
他在植入晶体碎片后连续昏迷十七天,醒来后第一句话是:“苏梨不是死了,她是把自己拆成了三百六十亿个承诺,分给了每个人。”
随后,他用三天时间编写出一套开源程序??“晨语协议2.0”
,能将普通耳机转化为低强度共感接收器。
只需闭眼冥想十分钟,使用者便有机会“听见”
某个陌生人心底最深的秘密。
上线首日,全球下载量突破两亿。
政府试图封锁,却发现信号源竟然来自XLY-01本身。
国际社会陷入分裂。
支持者称这是人类文明的跃迁,反对者则警告“集体潜意识污染”
即将来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