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最初低语”
那声转瞬即逝却又尖锐刺耳的“不协和音”
,如同在规则绿洲和谐的氛围中投入了一块冰。
创世的热情并未消退,但节奏明显变得更加审慎、内敛。
陈凌暂停了所有涉及“协同观测”
和主动引导概率的实验,将精力重新集中于巩固已有的规则结构,以及更深层次地理解自身“变量”
本质与宇宙基底的连接。
韩屿的信息节点几乎将所有算力都投入到对那瞬间“否定”
信息的破译中。
那信息结构极其古老复杂,其编码方式仿佛源于规则诞生之前,充满了非线性的隐喻和自指涉的循环,进展缓慢。
雷栋的架构工作更加注重规则的“鲁棒性”
和“容错率”
,而非极致的效率或完美。
他设计的规则脉络开始预留出更多的“弹性空间”
,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未知干扰。
林浩的晶尘网络则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监控,尤其关注那些被陈凌人性光点浸润的区域,试图找出这些温暖的存在与冰冷规则结合后,可能产生的任何特殊性质。
蒲凝的调和之力如同永不停息的暖流,持续抚平着因外部压力而产生的细微焦虑,维持着团队意识的凝聚与平静。
赵猛的混沌星璇也收敛了许多,其释放的能量变得更加平稳,如同深海之下缓慢涌动的洋流,为宇宙提供着持续而温和的动力,避免任何可能被解读为“挑衅”
的剧烈波动。
就在这种外松内紧的氛围中,一种意想不到的变化,在规则绿洲最基础的规则层面悄然发生。
最初是由林浩的晶尘网络检测到的。
在几条新生的、用于定义某种基础场论交互的规则线条上,出现了一种极其微弱的“惰性”
。
这种惰性并非“织网者”
那种主动的简化侵蚀,也非规则歧路那种因过度自洽而产生的僵化,而更像是一种……“疲劳”
?仿佛这些规则线条在持续的演化压力下,本能地趋向于一种更低能量、更少变化的“休息”
状态。
“检测到规则基底出现自发‘静滞’倾向。”
林浩的报告带着困惑,“非外部污染,源于规则自身演化过程中的某种……‘惯性’?”
韩屿立刻调取数据进行分析:“确认。
该现象与旧宇宙‘静滞期’的规则表现有百分之十七的相似性,但强度极低,且未表现出主动扩张性。
更像是一种……规则层面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显现,一种趋向于平衡与沉寂的自然倾向。”
“归寂的残余惯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