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一批参与实验的学校反馈惊人:亲子沟通频率上升62%,校园欺凌事件下降45%。
而在云南老家,黛薇的母亲旧居已被改建为“纸鹤之家”
??一座集图书馆、工作坊与心理咨询于一体的社区中心。
每周六下午,都会有老人带着泛黄的照片前来,由志愿者帮助他们录下口述回忆,再制成音频卡片,赠送给子孙后代。
这天午后,一位白发老太太拄着拐杖走进来,怀里抱着个褪色的布包。
她坐下后慢慢打开,取出一张黑白照片:两个年轻女子并肩站在油菜花田里,笑容灿烂。
“这是我姐姐林秀兰。”
老人颤巍巍地说,“五十年没见了。
当年她去了北方搞科研,我就留在村里教书。
后来听说她……没了。
我一直不敢问细节,怕心碎得太狠。”
工作人员轻声问:“您想对她讲点什么吗?”
老太太点点头,眼眶湿润:“姐啊,你还记得咱俩偷偷摘生产队黄瓜被队长追着跑的事吗?你说长大要写本书,名字就叫《偷来的夏天》。
我没文化,写不了书,但我一直记得。
每年开春,我都在院子里种一垄黄瓜,说是给你留的。
现在我也老了,快走不动了。
可只要还能想起你笑的样子,我就觉得,我还年轻着呢。”
录音结束时,窗外正好飞过一群白鹭。
黛薇恰好路过,站在门边静静听完。
她没有进去打扰,只是转身走向角落的折纸台,拿起一张绿纸,仔细折成一只小巧的纸鹤,悄悄放进老人带走的布包夹层里。
当晚,她在社群写下一段话:
>“今天我们总担心下一代忘了过去,却忘了上一代也曾拼命记住未来。
所谓传承,不只是孩子听老人讲故事,也是老人终于敢说出那些藏了一辈子的‘我舍不得’。”
几天后,这条动态下出现一条回复,署名是“哈尔滨?陈建国”
:
>“我爸是个退伍兵,一辈子倔得像块石头。
昨晚他突然把我叫到跟前,说:‘儿子,我对不起你妈。
她临走那天发烧,我想去看她,可连队有任务……我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没赶上见她最后一面。
’
>我愣住了。
我妈去世快三十年了,他从没提过一个字。
>今早我发现,他床头多了只红纸鹤。”
类似的故事越来越多。
有人在婚礼上播放已故父母的录音;有老兵聚在一起合唱抗美援朝时期的战歌;一所监狱开始推行“纸鹤改造计划”
,让服刑人员给受害者家属写信、折纸鹤,哪怕得不到回应。
世界似乎正在学会道歉,也在学习原谅。
这一年夏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邀请黛薇前往肯尼亚难民营开展项目培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