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念头刚起,祁讳就发现了不对。
神州灯塔妹有游客!
之前不论是在游玩或者拍戏的时候,神州灯塔都是只有钓鱼佬。
而且钓鱼佬很多!
那一根根鱼竿密密麻麻垂落大海,不知道的,还以为海里...
海风卷着咸腥味拍打礁石,那座倒悬的钟楼在幽蓝海水中缓缓睁开眼。
不是比喻??它的基座裂开一道缝隙,形如竖瞳,内部血光流转,映出整片太平洋的震颤。
五十米深的水层开始结冰,不是低温所致,而是声音的反面:一种吞噬波长的“静默之冰”
正以每小时三公里的速度向四周蔓延。
渔船雷达失灵,候鸟坠落海面,连鲸歌都成了哑剧。
苏小满坐在绿皮火车靠窗的位置,笔尖停在纸页上方。
她忽然觉得耳朵发胀,像是被无形的手捂住。
邻座老农也皱起眉头:“怪了,刚才还能听见铁轨咔嗒声,怎么……”
话没说完,他的嘴一张一合,却再没有发出任何音节。
车厢里所有人同时陷入沉默,手机屏幕闪烁着无意义的乱码,广播系统只剩电流嘶鸣。
只有她的笔记本,在寂静中微微发烫。
青铜笔自动落下,墨迹如活物般爬行,在《江南哭嫁歌谱》的空白处写下一行字:**他们切断了语言的根脉,但忘了声音长在骨头上**。
刹那间,老农眼中泛起泪光。
他颤抖着手指,在膝盖上划出几个音符??那是他母亲教过他的第一段哭嫁调。
虽然发不出声,可那旋律竟顺着指尖渗入空气,激起一圈肉眼可见的涟漪。
涟漪扩散至车窗,玻璃上凝结出霜花,拼成三个字:**听自己**。
苏小满明白了。
她合上笔记本,将蓝花夹进歌谱中间,然后闭上眼睛,开始哼唱。
不是任何已知的曲子,而是一段从心底浮起的调子,带着敦煌壁画剥落时的沙响、南诏古寺晨钟的余韵、还有某个遥远夜晚,林浩然在片场即兴吟诵却被剪掉的那一小节残音。
她的声音很轻,但在绝对寂静中,每一个音符都像钉子般楔入现实。
车厢震动了一下。
前排小女孩突然张嘴,发出一个清晰的元音“啊”
??紧接着是第二个孩子,“呜”
,第三个老人,“嗯”
。
这些单音节如同种子,被苏小满的旋律串联起来,逐渐形成节奏、韵律、词句。
一位藏族妇女低声念起经文,一段早已被认为失传的《格萨尔王传》口述版本就此复苏;穿西装的年轻人脱口而出维吾尔语谚语:“舌头比刀剑活得久”
;就连列车员手中的对讲机,也在杂音中断断续续传出粤剧《帝女花》选段。
声音回来了。
不仅如此,它们彼此碰撞、融合,生成新的表达方式。
有人用上海话唱起了彝族山谣,有人把东北二人转的板式套进法语诗歌里。
语言不再是壁垒,反而成了桥梁。
与此同时,wearehere.earth网站首页的文字正在自我演化。
原本稚嫩的“从前,有一个叫林浩然的叔叔……”
已被层层覆盖,变成一幅动态叙事图谱:十三个共修点化作星辰,由无数细线连接,每条线上流淌着不同语言的故事片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