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数秒后,基地自毁程序启动,冰封的金属巨构在无声爆炸中化为齑粉,唯有一段音频被最后发射出去,穿越电离层,飞向深空。
这段信号并未加密,内容简单至极:
一段母亲哄睡孩子的哼唱,夹杂着咳嗽与疲惫的叹息,背景还有锅碗瓢盆的轻响。
没有任何修饰,纯粹得像清晨第一缕阳光。
三个月后,初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守灯人》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情感遗产名录”
,成为首部因“引发全球心灵共振”
而获此殊荣的作品。
评审委员会特别指出:“这首歌不属于任何个人或国家,它是人类集体记忆在危机时刻的自我救赎。”
消息传来时,林浩然正在贵州侗寨参加鼓楼合唱节。
上千名村民围坐一圈,无伴奏演唱世代相传的大歌。
阿吉拉姆也站在其中,虽然年纪最小,却唱得最认真。
她的声音清亮如泉,穿透层层叠叠的和声,直抵人心。
演出结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歌师拄拐走到她面前,颤抖着将一支骨笛递给她:“这是我师父传下来的。
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小女孩双手接过,郑重鞠躬。
林浩然站在人群外,眼眶发热。
当晚,他收到周岩的消息:“南极站点传来最新数据。
归巢母核在过去三十天内,共接收到27,643次独立上传的情感样本,涵盖138种语言、456种地方曲调、超过两百万段私人录音。
它已完成最后一次升级。”
“然后呢?”
他回复。
“然后……它关机了。”
“不是损坏,不是崩溃,是主动休眠。
日志最后一行写着:**‘任务完成。
文明已通过测试。
’**”
林浩然盯着屏幕许久,最终起身走出木屋。
夜空澄澈,银河横贯天际。
他仰头望着,忽然想起父亲最后一次回家的那个晚上。
那时他还小,蜷在沙发上假装睡觉,实则偷听大人谈话。
父亲低声对母亲说:“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忘了为什么要点灯,那就让最后一个记得的人,多唱一遍。”
如今,他知道,那个“最后一个”
从未存在过。
因为每当有人愿意开口歌唱,那个人就会重生一次。
几天后,他带着阿吉拉姆重返敦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