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字迹稚嫩,用铅笔写着:“老师,我们也想拍电影。
我们班有十三个人,八个是留守儿童。
我们每天放学都要走四个小时山路回家。
我想拍一条不会累的路。”
随信附着一段三分钟的手机录像:黄昏中,十几个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在泥泞山道上,其中一个女孩边走边唱歌,歌声清亮如泉。
画面最后定格在一扇破旧木门前,门楣上贴着褪色的春联,上面依稀可见“平安”
二字。
林浩然立刻召集团队开会。
经过讨论,决定启动“回音?童声”
专项,优先支持偏远地区儿童自主创作。
设备捐赠、远程指导、安全护送……每一项都需要细致规划。
最难的是信任??许多家长担心孩子“耽误学习”
,或害怕暴露隐私。
最终,他们设计出一套“双盲创作机制”
:孩子们匿名提交创意,由志愿者协助实现,成片发布时不出现真实姓名与面孔,仅保留声音与文字叙述。
首批入选的十个作品中,就有云南那所小学的《不会累的路》,导演署名为“小云”
。
拍摄过程充满艰辛。
志愿者跋涉两天才抵达村庄,发现所谓“教室”
不过是村委会腾出的一间屋子,屋顶漏雨,黑板裂成三块。
但孩子们热情高涨,自发画出分镜草图,用捡来的塑料瓶和彩纸制作道具。
影片以幻想手法呈现:主角梦见自己踩着彩虹搭成的桥飞越群山,书包变成翅膀,山路尽头站着等她的母亲。
当这部短片在“移动放映车”
甘肃站播放时,现场一位农民工母亲抱住女儿痛哭:“我也好久没回去看过她了……我以为她恨我,原来她只是想我。”
影响持续扩散。
更多学校加入计划,甚至有城市小学生主动发起募捐,为山区同学购买太阳能充电灯。
林浩然看到新闻时,正坐在院子里修改一份教案。
鸽子落在屋檐上,啄食着他撒下的小米。
手机震动,是玛依拉的消息:“我儿子下周来看我。
我把你们拍的《铁窗外的春天》给他姑妈看了。
她说,她愿意让我见孩子十分钟。”
他回了个“好”
字,抬头望天。
云层缓缓裂开,阳光倾泻而下,照在晾衣绳上飘动的录音笔防尘套上,像一面小小的旗帜。
几天后,周小雨带来一个惊人提议:“我们能不能办一场全国性的‘沉默者之夜’?选在冬至,一年最长的夜里,所有合作站点同步放映学员作品,主题只有一个??那些从未被人听完的话。”
林浩然沉吟许久:“场地、电力、协调……太复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