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而包其内;东下者,亦南走而东环之,至东岭而西转,穹为江东山北境,绕为“龙砂”
而包其外。
其水自石洞东,南出合东岭北下之水,西注于乱峰,与阳桥度峡水合流,西注东江。
是石洞者,众山层裹中之一壑也,从阳桥峡北望而见之,峡中度脉而东,虽无中界之脊,而水则两分焉。
余时欲从峡趋石洞,虑界头前路难辨,不若随同行者去。
遂舍石洞,从东峡溯流入,三里,则路东有峰前屏,北界阳桥东度之峰,至是东尽。
石洞之水,随东屏之山,南出而西转,则阳桥南峡之上流也。
路抵东屏前山下,亦分岐为二:东北溯石洞水逾岭者,为桥头路;东南溯东岭北下之水逾岭者,为界头路。
然则西下峡中之水,以石洞者为首,以东岭者为次也。
于是东南上坡,二里余,陟岭巅,是即所谓阳桥东岭矣。
逾岭即南下。
一里,复陟峡而上,从岭上南行。
二里,就其东南坡而下,二里,越东流之壑。
复稍上二里,越其南坡,再下。
有岐下东大峡,为同行者误而南,一里余,始知其误。
乃莽陟坡而东北,一里,遇西来道,偕之东陟塍。
一里余,则龙川东江之源,滔滔南逝,系藤为桥于上以渡。
桥阔十四五丈,以藤三四枝高络于两崖,从树杪中悬而反下,编竹于藤上,略可置足,两旁亦横竹为栏以夹之。
盖凡桥巩而中高,此桥反挂而中垂,一举足辄摇**不已,必手揣旁枝,然后可移,止可度人,不可度马也,从桥东遵塍上,始有村庐夹路。
二里,复东上坡,由坡脊东行。
其坡甚平,自东界雪山横垂而西下者。
行其上三里,直抵东山下,是为界头村。
其村倚东山面北,夹庐成街,而不见市集。
询之,知以旱故,今日移街于西北江坡之间,北与桥头合街矣。
盖此地旱即移街,乃习俗也。
乃令顾仆买米而炊。
余又西北下抵街子,视其扰扰而已,不睹有奇货也。
既乃还饭于界头。
其地已在龙川江之东,当高黎贡雪山西麓,山势正当穹隆处。
盖高黎贡俗名昆仑冈,故又称为高仑山。
其发脉自昆仑,南下至姊妹山;西南行者,滇滩关南高山;东南行者,绕小田、大塘,东至马面关,乃穹然南耸,横架天半,为雪山、为山心、为分水关;又南而抵芒市,始降而稍散,其南北之高穹者,几五百里云;由芒市达木邦,下为平坡,直达缅甸而尽于海:则信为昆仑正南之支也。
由界头即从雪山西麓南行,屡逾西突之坡,十五里,遥望罗古城倚东山坡间,有寺临之。
此城乃土蛮所筑之遗址。
其寺颇大。
有路从此逾雪山,过上江。
又南二里,过磨石河。
又南二里,越一山,又逾一西突之坳。
又南二里,过一小木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