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坞内水田平衍连绵铺开,村居稠密,东为云阳,西为大岭,北即龙头岭过脊,南为东岭回环。
余始至以为平地,即下东岭,而后知犹众山之上也。
循坞东又一里,宿于新庵。
十六日东岭坞内居人段姓,引南行一里,登东岭,即从岭上西行。
岭头多漩窝成潭,如釜之仰,釜底俱有穴直下为井,或深或浅,或不见其底,是为九十九井。
始知是山下皆石骨玲珑,上透一窍,辄水捣成井。
窍之直者,故下坠无底;窍之曲者,故深浅随之。
井虽枯而无水,然一山而随处皆是,亦一奇也。
又西一里,望见西南谷中,四山环绕,漩成一大窝,亦如仰釜,釜之底有涧,涧之东西皆秦人洞也。
由灌莽中直下二里,至其处。
其涧由西洞出,由东洞入,涧横界窝之中,东西长半里,中流先捣入一穴,旋透穴中东出,即自石峡中行。
其峡南北皆石崖壁立,夹成横槽;水由槽中抵东洞,南向捣入洞口。
洞有两门,北向,水先分入小门,透峡下倾,人不能从。
稍东而南入大门者,从众石中漫流。
其势较平;第洞内水汇成潭,深浸洞之两崖,旁无余隙可入。
循崖则路断,涉水则底深,惜无浮槎小木排可觅支矶片石。
惟小门之水,入峡后亦旁通大洞,其流可揭厉qìlǐ水浅处提起衣裤、水深处穿着衣裤而涉水而入。
其窍宛转而披透,其窍中如轩楞别启另开一门,返瞩捣入之势,亦甚奇也。
西洞洞门东穹,较东洞之高峻少杀;水由洞后东向出,水亦较浅可揭。
入洞五六丈,上嵌围顶,四围飞石驾空,两重如庋悬阁,得二丈梯而度其上。
其下再入,水亦成潭,深与东洞并,不能入矣。
是日导者先至东洞,以水深难入而返,不知所谓西洞也。
返五里,饭于导者家,日已午矣。
其长询知洞水深,曰:“误矣!
此入水洞,非水所从出者。”
复导予行,始抵西洞。
余幸兼收之胜,岂惮害怕往复之烦。
既出西洞过东洞,共一里,逾岭东望,见东洞水所出处;复一里,南抵坞下,其水东向涌出山麓,亦如黄雩之出石下也。
土人环石为陂,壅填塞为巨潭以翘山塍。
从其东,水南流出谷,路北上逾岭,共二里始达东岭之上,此由州人坞之大道也。
登岭,循旧路一里,返宿导者家。
十七日晨餐后,仍由新庵北下龙头岭,共五里,由旧路至络丝潭下。
先是,余按《志》有“秦人三洞,而上洞惟石门不可入”
之文,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无从觅所谓上洞者。
土人曰:“络丝潭北有上清潭,其门甚隘,水由中出,人不能入,入即有奇胜。
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zhé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
“余闻之,益喜甚。
既过络丝潭,不渡涧,即傍西麓下。
〔盖渡涧为东麓,云阳之西也,枣核故道;不渡涧为西麓,大岭、洪碧之东也,出把七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