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庵前后竹树甚盛,其前有大路直下江口,其后即登山顶之东路也。
时余衣履沾透,亟换之,已不作行计。
饭后雨忽止,遂别隐之,向庵东跻其后。
直上二里,忽见西南云气浓勃奔驰而来,香炉、箕山倏忽被掩益厉,顾仆竭蹶上跻。
又一里,已达庵后绝顶,而浓雾弥漫,下瞰白云及过脊诸冈峡,纤毫无可影响,幸霾而不雨。
又二里,抵山顶茅庵中,有道者二人,止行囊于中。
三石卷殿即在其上,咫尺不辨。
道者引入叩礼,遂返宿茅庵。
是夜风声屡吼,以为已转西北,可幸晴,及明而弥漫如故。
〔武功山东西横若屏列。
正南为香炉峰,香炉西即门家坊尖峰,东即箕峰。
三峰俱峭削。
而香炉高悬独耸,并开武功南,若棂门然。
其顶有路四达:由正南者,自风洞石柱,下至棋盘、集云,经相公岭出平田十八都为大道,余所从入山者也;由东南者,自观音崖下至江口,达安福;由东北者,二里出雷打石,又一里即为萍乡界,下至山口达萍乡;由西北者,自九龙抵攸县;由西南者,自九龙下钱山,抵茶陵州,为四境云。
〕初四日闻夙霾未开,僵卧久之。
晨餐后方起,雾影倏开倏合。
因从正道下,欲觅风洞石柱。
直下者三里,渐见两旁山俱茅脊,无崖岫之奇,远见香炉峰顶亦时出时没,而半〔山〕犹浓雾如故。
意风洞石柱尚在二三里下,恐一时难觅,且疑道流装点之言,即觅得亦无奇,遂仍返山顶,再饭茅庵。
乃从山脊西行,初犹弥漫,已而渐开。
三里稍下,度一脊,忽雾影中望见中峰之北矗崖崭柱,上刺层霄,下插九地,所谓千丈崖。
百崖丛峙回环,高下不一,凹凸掩映。
隤北而下,如门如阙,如幛如楼,直坠壑底,皆密树蒙茸,平铺其下。
然雾犹时〔时〕笼罩,及身至其侧,雾复倏开,若先之笼,故为掩袖之避,而后之开,又巧为献笑之迎者。
盖武功屏列,东、西、中共起三峰,而中峰最高,纯石,南面犹突兀而已,北则极悬崖回崿之奇。
其山与东峰无异,不若中峰之石骨棱嶒矣。
又五里,过野猪洼。
西峰尽处,得石崖突出,下容四五人,曰二仙洞。
闻其上尚有金鸡洞,未之人也。
〔于是山分两支,路行其中。
〕又西稍下四里,至九龙寺。
寺当武功之西垂,崇山至此忽开坞成围,中有平壑,水带西出峡桥,坠崖而下,乃神庙时宁州禅师所开,与白云之开观音崖,东西并建寺。
然观音崖开爽下临,九龙幽奥中敞,形势固不若九龙之端密也。
若以地势论,九龙虽稍下于顶,其高反在观音崖之上多矣。
寺中僧分东西两寮,昔年南昌王特进山至此,今其规模尚整。
西寮僧留宿,余见雾已渐开,强别之。
出寺,西越溪口桥,溪从南下。
复西越一岭,又过一小溪,〔二溪合而南坠谷中。
〕溪坠于东,路坠于西,俱垂南直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