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坐下来吃饭,没吃两口,小呆从咖喱饭里吃出了一只个头很大的黑虫子。
忙问老板,这是这么回事呢?
小呆一阵反胃,举起勺子给老板看趴在上面的虫子,想请老板换一盘饭。
老板点点头,走过来,换了一把勺子给小呆,回去了。
小呆瞬间石化。
想起以前在大学食堂吃饭,吃出了一条长长的虫子,还有一位女同学吃出了烟头,我们当时真想冲进厨房把厨师剁了,想想那长长的虫子和烟头,和那恶心的一盘菜,我估计这辈子都忘不了。
好在领班当时就给我们全换了,而且免费再吃一个礼拜,顺便还送了一盒营养补给品。
我们看对方如此真诚的样儿,得饶人处且饶人。
我们惊奇而又乖张地看着眼前各种超出原有生活经验的事物,原本在大吉岭树立起来的对印度极良好的印象开始崩塌。
萨德街,加尔各答的游客聚集区,位于市中心、印度博物馆旁,旅馆、餐厅、网吧满街。
寻了间便宜旅馆住下,名为帕拉贡旅馆,条件简陋,但人气很旺,因为这家旅馆和隔壁的玛利亚旅馆是萨德街最便宜的两家,背包客大都云集于此,住宿费折合人民币人均十几元。
这里依然要用大桶装热水洗澡,还只是在固定时段提供。
加尔各答的气温比内陆高出许多,时值一月,行人大多只穿一件衬衫或是薄外套,像是进入了初夏。
我将厚衣服叠好塞进了背包底部,洗个澡,换上一身清爽的衣着——短袖衫加上薄拉链衫,之前一直当室内拖鞋的洞洞鞋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我本没有带任何夏装出门,这时小呆翻出一件小号的中性短袖衫借给我穿,这才换上了真正的夏装,有点悲剧了。
旅行以来头一回穿得如此清凉,真难想象,二十多个小时前在大吉岭还裹着羽绒服,这会儿却热得满头大汗、穿着短袖和洞洞鞋,仿佛从东北飘到了海南岛。
英语虽然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但并非人人都会说流利的英语。
印度有大把大把的穷人,受教育水平有限,无法用英语沟通。
因此,问路时要使用特殊疑问句,而不是一般疑问句。
比如,如果问:去A地是走这条路吗?十有八九回答“是”
,哪怕A地明明不在那条路上,对方依然会说“是”
,因为对方根本没听懂,只会用yes回答,装作听懂了。
在几次被莫名的指错路之后,我和小呆吸取了教训,改问,去A地怎么走?这样只有听懂的人才会指路。
在街头问路必须寻找看起来像大学生或是穿着体面的人士,他们往往能说流利的英语。
可此时又面临另一问题——印度英语的口音。
我好不容易适应尼泊尔人的英语口音,一到了印度,又回到了原点。
早听闻印度英语之恐怖,亲耳一听,果然“名不虚传”
。
口音重到极致,我甚至常常以为对方在说印地语,仔细听听,又隐约听出了几个熟悉的单词,原来说的竟是英语。
我的天啊,可把我累坏了。
印度人大都不能不区分b和p,d和t,一位印度大叔和我们聊天,说着betrol——betrol,我和小呆一脸茫然,不知这个Betrol为何物,最后终于明白大叔说的是petrol(汽油)。
我开玩笑说,26个英文字母到了印度能减掉三分之一。
更有趣的是,印度人说英语的语速奇快无比,听起来简直像机关枪扫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