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再之后,双方开始进入实质性斗争。
张居正留下一个好东西——京察,即吏部、都察院每六年进行一次大规模官员考察,优秀的超擢,拙劣的贬黜。
双方就利用这个互相斗,大面积超擢本党党友,贬黜敌党人员。
可谓每年都有小动**,六年一次大动**。
党争到后来非常激烈,很多人意气用事,朝政几乎陷于瘫痪。
首相叶向高有一篇非常精当的《宋论》,极论“天下之祸,莫大于人臣之求胜也。”
指出宋代“新旧党争”
是造成朝廷大撕裂,导致“靖康之祸”
的根源。
这不可不谓重重警告,他几乎己经把话说明——再像你们这样争下去,靖康之祸离明朝也不远了!
但党争岂会因为一篇文章就停下来,大家斗得更欢,每天就只知道打嘴仗,基本事务谁也不管,叶向高谁也使不动,最后发出一句哀叹:“阁臣无宰相之实,而虚挂着宰相之名,造成这样(党争)的大害!”
其实他这句话逻辑相当混乱,明代的内阁大学士恰恰名义上只是皇帝的顾问秘书,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但此时确实是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实,所以造成极大的混乱。
叶相,哦不叶秘,哦也不——唉反正就他了,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我们就不接着他的逻辑说下去了,且说这样的大混乱、大撕裂背后偷笑的只能是另一个党——阉党。
阉党最缺什么?人才!
日本战国激斗,无数武士失去家主,成为浪人,倭寇正好把他们招入阵中。
当年的焦芳、张彩都是因为在文官队伍中混得不如意,所以才另辟蹊径,投效阉党。
现在文官们这样激争剧斗,loser如雨点般洒落,他们很多都会进入阉党的盘子。
尤其是齐、楚、浙党在与东林党的斗争中渐落下风,合并成一党也无法和东林党抗衡,后来齐楚浙党的很多人就干脆加入阉党这个更大的党。
首先引爆这波重组行情的“阉党宰相”
顾秉谦、魏广微和焦芳非常类似,也是庶吉士出身,学识很高,但人品卑劣。
吏部尚书赵南星与魏广微之父魏允贞是好朋友,曾对魏允贞叹道:“你没有儿子啊!”
这话传到魏广微耳中,非常忌恨。
入阁之后,魏广微三次去赵南星家造访,赵南星都让门人拒而不见。
魏广微很生气地说:“他人可以拒绝接见,我以宰相之尊,不可拒!”
于是愈发痛恨赵南星。
某些人就是不明白,别人看不看得起你,是在于你人品高低,官位再高也无法掩盖低劣的人品,尤其是通过投效奸党来换取官位,反而更让人看不起。
不过也不需要你们看得起,魏公公看得起就行了。
随后入阁的“阉党宰相”
是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冯铨、来宗道、杨景辰等,都是靠巧媚奉迎取得魏忠贤的宠信,魏忠贤指示顾秉谦、魏广微召开廷推,如果推出别人魏忠贤就代表皇帝不批准,直到推出他们入阁为止。
顾秉谦、魏广微年龄都比较大了,入阁后不久退休。
天启七年(1627年),黄立极、施凤来相继补为首辅,不过时间很短,没有太大作为。
施凤来和张瑞图则堪称阉党双璧,也就是下面没有党的绝代双骄。
两人同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施凤来榜眼,张瑞图探花,之后两人的仕途犹如量子纠缠夸克禁闭隐性传态:同授翰林编修,同累官至太子少詹事兼礼部侍郎,同于天启六年(1626年)七月以礼部尚书入阁,同授东阁大学士,十月同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同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这两人又同以巧媚无节著称,张瑞图在会试策论中竟然有一句“古代看人本来没有君子、小人之分,都是孔老二自己发明了这样的概念。”
时人以为狂悖,其实依我看更有可能是在作弊,这种惊世骇俗之语是他和阅卷人之间的暗号。
至于来宗道、杨景辰,堪称新版的刘宇、曹元,这类人拼命谄媚魏忠贤,只为求个待遇,入阁后基本也没干什么事。
翰林编修倪元璐经常上疏争论时事,来宗道也不打击他,只是笑道:“渠何事多言,词林故事,止香茗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