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其实不需要活过来,当时碰巧有一位在世的圣人——王阳明。
王阳明也表示非常欣赏张璁的议论(这可能与王阳明跟杨廷和关系不佳有关)。
张璁说出了明世宗的心里话,让他非常感动。
这一下子可把一众文官给打懵了,他们本来以为文官队伍是铁板一块,这下出了个叛徒?大家纷纷痛骂张璁背德无耻,不遵公议,却去阿附皇帝。
张璁作为新科进士,尚未正式授官,刚冒头就被认定为天下公敌,所以后来被文官阶层视为一代巨奸。
明世宗根据张璁的建议,着手奉迎生母入京的仪式,他坚持要以皇太后的礼仪入京,文官们则坚持要以王后的礼仪。
明世宗生母蒋氏己经到了通州,听说朝廷就她入京的礼仪僵持不下,只好在通州暂驻。
明世宗听说了,终于忍不住爆发出来,泪如雨下,大哭说这个皇帝小子我不当了,回去继续当藩王算了。
朝臣们没想到这个14岁的少年如此决绝,最后只好让步,以皇太后礼奉迎蒋氏入京。
之后明世宗和文官们达成了妥协,同意尊明孝宗为皇考,生父为“本生父兴献帝”
。
虽不是皇考,但避免了成为皇叔,而且也得到了一个帝号。
但是张璁却因犯了众怒而被牺牲,进士实习期满就任南京刑部主事,这算是二甲进士初授官的下限,关键是被逐离了北京权力核心。
之后,又陆续有人站在了明世宗一边,右副都御史席书、礼部员外郎方献夫、兵部主事霍韬、南京刑部主事桂萼等纷纷撰文为明世宗张目,尤其是王阳明弟子方献夫提出“继统不继嗣”
的理论,极大扭转了形势。
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召张璁、桂萼回北京,两人一回京就发表了七篇论文。
文官们知道这两个大敌回来,还敢大肆发文,不禁咬牙切齿,有传闻说文官们准备以当年打死王振党羽马顺的格式,于上朝时在左顺门徒手打死他俩!
张璁、桂萼吓得不轻,在武定侯郭勋(开国名将郭英之后)家躲了好几天才敢出门,明世宗特旨授他们为翰林学士,也不敢接受。
不过风头过后,张璁、桂萼等约群臣当廷辩论,竟然舌战群儒,不落下风。
面对这个形势,杨廷和非常忧虑,拿出宰相要挟皇帝的惯用伎俩——以辞职作威胁。
谁知明世宗不认明武宗是亲哥,但他当年就坡下驴逐走刘健、谢迁的招式却学了去——准奏!
杨廷和大怒:“你小子耍赖!
你当初威胁退位我们就怕了,现在我威胁要辞职你怎么就不怕?”
老子就是不怕你怎么的!
门卫,下次不用放这个老头儿进宫了!
杨廷和的去职标志着双方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明世宗、张璁一方己经明显逆转形势。
主管礼制的礼部是“大礼议”
斗争的风暴眼,礼部尚书毛澄己于嘉靖二年(1523年)愤而辞职,三个月后气病交加而死。
朝廷召南京吏部尚书罗钦顺接任,但罗钦顺声称明世宗是想让他去干违礼之事,坚辞不任。
这时吏部左侍郎汪俊挺身而出,主动表示愿意接任礼部尚书,并为维护礼制与明世宗作坚决斗争!
杨廷和去职后,文官一时群龙无首,新任礼部尚书汪俊约吏部尚书乔宇一道,率廷臣员力谏。
明世宗大怒,切责乔宇、汪俊。
之后明世宗开始大肆任免高官,这段时间人事非常混乱,出现大量被任命的尚书、学士拒不上任的情况,甚至内阁到底谁是首相都搞不清楚。
最后明世宗诏己经退休的杨一清重回内阁,南京兵部尚书廖纪为吏部尚书,左副都御史席书为礼部尚书。
杨一清、廖纪在大礼议中表现为中间派,他们只希望朝政能够尽快安宁,四处调停。
但所谓调停肯定是对皇帝比较有利的,中间派很容易倾向于皇帝一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