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于是婉转地回答明世宗:“臣生平不用这些药饵,虚度犬马之寿确实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明世宗见赵文华骗自己,多少还是有点不高兴,虽未指责但也没有赏赐。
严嵩则把赵文华叫到文渊阁痛斥,骂他为什么不先告诉自己?赵文华无言以对,只好长跪痛哭,久久不敢起身。
另两位阁臣徐阶、吕卒见了实在不忍心,劝赵文华起身离去。
第二天上班,九卿进谒内阁,赵文华作为通政使亦在列。
严嵩却仍有气,让小吏把赵文华拖出去。
赵文华终于明白过来,在这种佞幸的体系中,人与人之间订立人身契约,谁是谁的主子,谁是谁的奴才是有规矩的,绕开自己的主子去巴结别的主子(哪怕是皇帝)那是大忌。
此时的赵文华只能走夫人路线,给严嵩的夫人送了一大笔钱。
严夫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藏在严嵩家的别室,待严嵩酒酣耳热,严夫人为赵文华辩解,这时隔壁老赵趁机出来跪拜,终于赢得了严嵩的谅解,重新收为家奴。
事实上,严嵩本也没打算真的驱逐赵文华,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折辱他其实恰恰是在磨练他,同时向所有人宣示:我在教训自己的家奴。
现在训得够了,赵文华也没退路了,自然就可以收回了。
在一个理论上人身平等的公民社会,贪官奸臣打造人身依附关系,往往就是用这些伎俩。
重归帐下的赵文华不再东想西想,专心为干爹捞钱。
严嵩安排他出任工部右侍郎,是个大肥缺,这时恰巧又遇到一件大事——东南倭寇作乱。
明中后期东南海路贸易的额度逐渐超过了西北陆路,倭乱也就成为比北方马匪更严重的问题,朝廷花了不少钱来镇抚。
赵文华进献七条平倭策,兵部尚书聂豹表示其中五条可行,但预征三年田赋、遣重臣督师两条不可。
严嵩、赵文华合力猛攻聂豹,说他忤旨,将其免职。
最终,朝廷诏以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前往东南沿海一带剿倭。
严嵩安排赵文华以祭海神的名义同往,实际上是他派往前线的监军,从此赵文华开始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军旅生涯。
一到前线,赵文华就向张经索要二万两贿赂。
张经一来是个正经人,二来觉得自己明明比赵文华官大,凭什么要向他行贿,于是拒绝了。
而且张经把赵文华当做下属对待,忽略了他是严嵩干儿子这层关系。
在策划作战时,赵文华多次发表意见,都很外行,张经均不予采纳。
赵文华恨得咬牙切齿,写了一封奏疏,弹劾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
谁知战场瞬息万变,赵文华的奏疏刚发出去,张经却通过一场雷霆突袭,重创倭寇,斩首1980级,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更重要的是摧毁了由中国、日本、朝鲜、葡萄牙等多国海盗结盟组成的大型联合舰队,取得了剿倭史上最著名的王江泾大捷(王江泾镇在今上海、浙江、江苏三省市交界处,今属浙江嘉兴)。
这下赵文华慌了,不过张经看不起赵文华,有人看得起。
浙江道巡按御史胡宗宪觉得这是个搭上严嵩这条线的好机会,表示愿意与赵文华合作,联名上疏谎称王江泾大捷是他们俩的功劳,顺便坐实之前赵文华弹劾张经的罪责。
严嵩也在朝中积极配合,结果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宪、苏松副总兵汤克宽等九位功臣居然被判处了死刑!
赵文华推荐胡宗宪接任浙江巡抚,胡宗宪从此对赵文华披肝沥胆,只要有人立功,胡宗宪都想办法归功于赵文华,而赵文华、胡宗宪自己打的败仗就想办法栽倒别人头上。
前后几任总督周琉、杨宜、曹邦辅都被他们构陷罢官甚至获罪,人们终于明白过来,赵文华己在东海军中一手遮天,所谓战胜之功、败军之罪不在于你的实际战绩,只在于他怎么给你上报!
于是文武将吏纷纷向赵文华行贿,颠倒功罪,军纪**然无存。
所谓“倭寇”
并不真的都是日本国(倭奴国)人,其实大多是中国老板,只是日本恰逢战国乱世,很多武士失去了家主,成为浪人,不得不加入海盗集团谋生,所以日本人略多,明朝便将其宣传成“倭寇”
而己。
犹如长城边镇和蒙古人多少有些交道,海军、海防和倭寇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更复杂了,赵文华这样一搞,有些人大喜过望,一边勾结着倭寇打劫捞实惠,一边还让赵文华为自己向朝廷报功,名利双收!
东南本是富庶之地,这下却陷入涂炭,关键是自己的政府官员不但不保护人民,反而如此嚣张地与海盗勾结,不但在海上抢船,甚至大张旗鼓地上岸抢人,这样还能升官发财。
大明王朝的政府信用直似长江奔海,东流不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