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连续挤走夏言、翟銮后,还需要再找两个人来帮衬一下,毕竟严嵩还是不好意思独相。
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递补入阁。
结果明世宗的真正朝廷在西苑,不在文渊阁,许赞、张璧来了才知道自己成为架空宰相。
许赞哀叹道:“为何要夺掉我吏部尚书这么好的位置,让我在这儿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做事?”
严嵩听到也有点于心不忍,于是请明世宗让成国公朱希忠(靖难功臣朱能后裔)、京山侯崔元(永康大长公主驸马)、许赞、张璧一起入西苑当值,也给他们分点事做。
结果明世宗不同意,但觉得严嵩不揽权,是个大忠臣,更加喜欢,擢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夏言虽被逐,但又多次起复,回来的夏言肯定要把严嵩当做敌人来看待了。
严嵩贪赃无度,其子严世蕃更是罪恶滔天,夏言很容易找到足以置他们父子于死地的证据,准备发起弹劾。
严嵩父子大惧,跑到夏言面前长跪痛哭。
和面对陆炳的跪泣一样,夏言又心软了。
结果两位跪友就结成同盟,再加上被曾铣弹劾过的甘肃总兵仇鸾,三人团一击致命,取了夏言、曾铣的性命。
由于夏言以斗倒大奸臣张璁著称,所以在历史上被定性为良臣,那严嵩弄死了这么大的良臣,他当然就是大大的奸臣。
曾铣收复国土,又是史上伟大的军事学家,严嵩为了政治斗争冤杀曾铣,跟秦桧杀岳飞的情节相比不遑多让,这也成为他一个不可抹杀的大罪状。
就凭这些,己经基本能够确保严嵩可以望秦桧之项背,不过还得再加上他拜相之后的极度贪腐行径,才方便更愉快地跟和珅称兄道弟。
严嵩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入阁,年己62岁,直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82岁罢免,前后20年,其中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起为首相,共14年。
严嵩毕竟年事己高,精力不逮,他的贪腐体系主要是靠儿子严世蕃和赵文华、鄢懋卿这两位哼哈二将支撑。
严嵩长得又高又瘦,眉目疏阔,声如洪钟,严世蕃却长得又矮又胖,还瞎了一只眼睛。
其实很多人认为严嵩到后来就是老糊涂了,也没干啥坏事,坏事都是严世蕃扯起他的虎皮做大旗,运营严氏集团时干的。
根据明制,严嵩这样的大臣如果子女不能通过科考,每家有一定名额可以入读国子监、太学,取得低级别学历以便出任低级文员,相当于是给高级官员的一种福利。
严世蕃从小定位明确,就没打算过要去参加科举,所以直接以父荫入读国子监,主要精力不攻教材,而是勤练青词,达到了比夏言还高的水平,助其父邀宠。
按理说严世蕃不是进士,只是国子生,这种出身不能获得清流高官,只能在尚宝司、中书科之类的地方当当低级文员,上百年的传统皆是如此。
但明世宗就是一个破坏传统的人,严世蕃由国子生登仕,初在尚宝司(负责收捡皇帝符玺的部门),后进太常卿,继而进工部左侍郎。
客观地说,严世蕃智商颇高,尤其晓畅时政,比书呆子们精明得多。
严世蕃曾论天下才子,唯有陆炳、杨博和自己三人。
杨博好歹是个进士,陆炳和严世蕃则完全是凭借家庭
背景窃据高位,有几分小聪明,但无法在公正客观的考试中脱颖而出,所以也无法在清流体系中有太高的成就。
可见,正规的考试体系才是手底下见真章,孰高孰低有客观标准,再能吹考不上也只是吹。
但如果没有,那就只能任由严世蕃这些掌握了话语权的贵公子互相吹捧,他们真的会成为最有才华的最高层。
严嵩年老头昏,而且整天都在西苑陪着明世宗修仙,很难有机会去文渊阁理政,政事一应委任给儿子,严世蕃就成为了事实上的宰相。
很多时候严嵩在西苑不能处理的事情也拿回家给严世蕃处理。
有时明世宗对内阁的奏疏不满意,严嵩、徐阶、吕卒等一应宰相高才都无法明知圣意,结果拿回家给严世蕃一改就通过了,确实是个非常善于揣摩上意的精明人。
当然,严世蕃区区一个侍郎,也不至于公开在文渊阁办公,而是让官员们把文件拿到家来处理,一时间满朝文武都奔走在严世蕃的私宅,这其中也不乏许多权力掮客。
严世蕃深谙古今中外的官场险恶之道,他处理政事完全不依宰相们的传统风格。
之前虽也出过一些焦芳、张璁这样所谓的奸相,但好歹是进士出身,还是有底线,现在大权落入一个不读圣贤诗书,专攻官场厚黑学的富家公子手中,场面可想而知。
裕王朱载屋(即后来的明穆宗)连续三年没有领到俸禄,最后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给严世蕃,严世蕃才通知严嵩传令户部补发岁禄。
严世蕃得意地说:“连皇帝的儿子都要给我送钱,你们谁还想不送钱就办成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