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至于罚得的钱表面上运往边关,实际上是不是被他手下的镇守太监贪墨了就无从得知了。
己经退休的尚书雍泰、马文升、刘大夏、韩文、许进,都御史杨一清、李进、王忠都曾遭到此法的打击,侍郎以下被罚得家破人亡的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以往太监作乱时,文官们最多是怯于斗争,对太监的恶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双方很少起正面冲突,太监也不会主动进攻文官。
现在刘瑾却频频向文官发起猛攻,攻势一浪高过一浪。
而且这种进攻不是太监过于嚣张,霸气外露触犯了文官,而是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打击文官系统,促使文官们倒向他的阉党。
所以历史上将正德初年作为阉党登场,并向正义发起进攻的一个危险时代。
关键是很多肉体打击的方法己经超出了常规的官场斗争范畴,很多戏曲文艺小说也将刘瑾的时代作为一个宦官乱政的黑暗岁月,很多和阉党不屈斗争的故事都选择正德初年作为时代背景。
当然,正如前文所说,刘瑾这些手段毕竟毁灭不了正义,当他对正义的冲击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自然会对他形成反击。
而且他自己也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导致他的阉党一朝崩塌。
刘瑾当权不久,便进行了一个重大改革。
以前边关可以收缴一些外贸商人的关税,虽然也要上交户部,但户部固定从这笔钱中列支一部分返还给上交的边镇充作军费,鼓励他们保护关税。
边镇一般也要开展屯田,按民田税率上交户部后盈余则可充作军费,但屯田的具体亩数可能有一定的隐匿。
正德三年(1508年),刘瑾下令取消边镇关税的固定返还,并且派人清查屯田亩数,隐匿的部分要补足。
这极大地触犯了边镇的利益,尤其是派往宁夏镇的大理少卿周东,为了多清查出一些银两给刘瑾作谢礼,追查甚急,极大地触怒了当地军镇,甚至藩王。
镇守宁夏的藩王是安化王朱寘繙,明太祖第十六子庆靖王朱栴之后。
由于刘瑾的动作极大触犯了边镇的利益,甚至导致边镇军费出现亏空,关键刘瑾确实把柄极多,很多人劝安化王以当年明太宗(当时镇守北平的燕王)奉天靖难的格式,以“清君侧,诛刘瑾”
为号,起兵造反。
安化王于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春,诱杀地方官,正式发檄起兵。
当然,明太宗自身能以藩王造反成功,他自然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将藩王的权力限制得极低,他之后的藩王实际上是没有能力造反的。
安化王叛乱只用了18天就被地方官镇压,这场叛乱的真正意义是暴露了刘瑾的很多问题,因为安化王发布的清君侧檄文里列举了刘瑾的罪行,这些情况平时是到不了明武宗耳朵里的,但这个檄文就再难瞒得过去了。
如果明武宗身边的人拼命为刘瑾掩护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这时刘瑾更大的一个漏洞却同时暴露了出来,那就是在势力扩张的过程中结了不少仇家,其中最致命的一个是他曾经的兄弟,“八虎”
之一的张永。
张永最初也是刘瑾党羽,正德初年镇守神机营,权势也很大。
但刘瑾逐渐发现张永不是那么贴他的心,于是在明武宗面前进谗言,想把他贬黜到南京去。
但构陷太监和构陷文官可就不是一回事儿了,文官被你构陷了有时候无处伸冤,但人家是和你一样的太监,你能在皇帝面前进谗言,人家一样可以。
张永径直到明武宗面前控诉刘瑾在害他,明武宗召刘瑾当面对质,两个太监竟然在御前挥拳殴打。
明武宗也只好让另外的太监摆酒给他们说和。
所以,刘瑾应该明白太监没有读书人那么彬彬有礼。
安化王在宁夏叛乱,地方官当即镇压,但由于古代通讯不发达,朝廷仍征发了大军出征平叛,由右都御史杨一清总督,张永监军。
两人白跑一趟,回师时闲聊,杨一清说:“现在外乱己平,朝廷的内患怎么办?”
并在手上划了一个“瑾”
字。
张永明白其意,说:“此人日夜在皇上身边,旁人无法进言,他的耳目也很广,您看我们现在都只能打哑谜。”
杨一清说:“张公也是皇上的亲信,讨贼不托付别人而托付给张公,足以表明我的心意,现在功成奏凯,趁机揭发刘瑾的奸恶,陈说海内怨恨,皇上必然听信。
杀了刘瑾,张公也可以更受重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