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春
banner"
>
四季转换,
每个季节对人们来说各有巧妙之处。
春天的到来就像开天辟地,
宇宙初生,
再现黄金时代一样——
春暖湖开
大面积的冰块被挖冰人挖掘,会使湖面过早解冻,因为即使天气寒冷,风吹起的涟漪也会侵蚀它周围的冰块。
可是这一年,这种现象瓦尔登湖并没有出现,因为它很快脱下了旧衣服,换上了厚厚的新衣。
这个湖比附近的湖解冻得都要晚,因为它的冰层较厚,而且没有溪流注入,这样就可以融化冰层。
我从来都没有看过它在冬天解冻,只有1852-1853年例外,那个冬天对很多湖泊都是巨大的考验。
瓦尔登湖一般是4月1日解冻,比弗林特湖和美港晚1个星期或者10天,北边和浅处先融化,也是那里最早结冰。
它比附近的水域更能表现出季节的进展,完全不受温度变换的影响。
3月份时,连续几天的寒冷,使其他湖泊解冻的时间都推迟了,但是瓦尔登湖的温度还是持续上升。
1847年3月6日,用温度计测量到的瓦尔登湖心的温度是华氏32度,也就是冰点,湖岸则是33度。
同一天,用温度计测得地弗林特湖湖心的温度是32.5度,离岸12杆远的浅水里,1英尺厚的冰层下面则是36度。
在弗林特湖,深水和浅水的温差是3.5度,事实上,这个湖大部分的地方都比较浅,这也是它比瓦尔登湖解冻早的原因。
这时,最浅处的冰比湖心的冰要薄几英尺。
隆冬时节,湖心的温度最高,冰层也最薄。
而在夏天,在湖边涉过水的人都清楚,接近湖岸的水只有三四英尺深,但水的温度要比深水处的水面温度高,比水底更高。
春天时,太阳的光芒不仅使空气和大地的温度升高,而且它的热量还可以穿过1英尺厚的冰层,把热量从浅水处的水底反射到水面上,使湖水温度上升,融解湖底的冰层,而太阳的直射又融化了冰的上层,这样,冰就变得参差不齐,冰里的气泡不停地释放,上下同时凸起,就像蜂窝一样排列,最后一场春雨令它们完全消逝。
冰块和树木一样也有纹理,融化初期,或者变成蜂窝状时,不管冰块在什么位置,气泡和水面都保持垂直。
水面下如果有一块岩石或者一根树木,水面的冰就会很薄,经常被反射的热量消融。
我听说,在剑桥曾经有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木制的浅水槽让水结冰,然后在冰周围和下面让冷气循环,但是当太阳光透过水底之后反射上来,使这个优势消失了。
冬季里一场温暖的雨,就会融化瓦尔登湖带雪的冰,在湖心留下了一块黑色透明的冰,这时,湖边就会出现一块蜂窝状的厚冰,有一杆厚,这是反射的热量形成的。
就像我所说的,冰层中的水泡如同凸透镜在冰下融化冰层。
湖面上每天都会出现一年四季的现象,只不过是小规模的而已。
一般来说,每天早晨,浅水处比深水处温暖,当然温差也不会太大,而每天黄昏到次日清晨,它也冷得更快。
一天是一年的浓缩。
夜晚是冬季,早晨和傍晚是春秋,中午是夏天,冰的爆破声说明温度的变化。
1850年2月24日,一个令人愉悦的寒冷冬夜之后的早晨,我到弗林特湖待了一天,我惊讶地发现,当我用斧头劈冰块时,冰面发出了隆隆的回声,像一面锣一样,响声传出几杆远,似乎又是一面紧绷的鼓。
大约日出一小时后,阳光斜照在湖面上,湖开始发出鸣响,它打着哈欠,伸着懒腰,似乎刚刚睡醒,声音逐渐加大,连续响了三四个钟头。
中午它休息了一会,到了晚上,当太阳停止发威时,湖又响起来了。
如果天气正常,每个黄昏湖泊都要发射礼炮,但是中午的时候,因为爆破声太频繁了,空气也缺少了弹性,湖泊就没有了共鸣,这时如果敲击湖面,鱼和麝香鼠也不会害怕。
渔夫们说,“湖上的雷鸣”
吓得鱼不敢咬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