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用了很多桶水,才造一个新的壁炉。
去年冬天,我就曾试验制成了少量的石灰,是用河流中一种叫作Uniofluviatilis的贝壳烧制而成的。
所以,原料的产地我已知道了。
如果我愿意的话,也许会在一两英里路内,找到很好的石灰石自己烧制。
这时候,湖里最背阴的地方和最浅的小湾处已经结起了薄冰,比整个湖面冻结早了几天,甚至几个星期。
最有趣、最完美的是第一块冰,因为它坚硬无比,黝黑而透明,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观察较浅地方的湖底;因为你可以躺在一块1英寸厚的冰上,像长足虫一样在水面上滑行,悠闲地研究湖底。
此时的湖底好像玻璃后面的一幅画,与你相距不过两三英寸,而那时的水总是非常平静。
很多生物从沙地上爬过去,又按原路返回而留下了痕迹,所以沙地上有很多沟槽。
而诸多残骸都是白石英微粒形成的石蚕壳。
或许沟槽是它们弄出的吧,因为有些沟槽之中就有石蚕壳,虽然对它们来说,那些沟槽既深又宽难以造成。
不过,最有趣的是冰本身,你得抓住最早的机会去研究。
在结冰后的那天早晨,如果你近距离地观察它,就会发现那些气泡起初像是在冰层中间的,实际恰恰相反,它在冰面之下,水底下还冒出了更多的气泡;冰块相当坚实黝黑,所以你可以透过冰层看到水。
这些气泡的直径大约在110英寸到18英寸之间,非常清透美丽。
透过冰层,可以看到气泡上映出了你自己的脸。
1平方英寸内可能有三四十个气泡。
冰层内也已经有了气泡,有大约半英寸长的狭小的、椭圆的、垂直的,还有顶朝上的尖尖的圆锥形。
如果冰是刚结的,常常会有微小的气泡一个叠着一个,像一串珠子。
但冰层中间的这些气泡跟冰层下面那些比起来,既没那么多,也没那么明显。
我常常投石子去试探冰层的承受力,那些石子穿破冰层,带着空气落下去,在下面形成了白色的气泡,既大又很明显。
后来有一天,我再次回到那个地方时,已是48小时之后。
虽然那窟窿又结了冰,足有一英寸厚,但我清楚地从冰块边缘的裂缝里看见,那些大气泡仍然完好无损。
可是前两天温暖如春,现在冰层显出湖水和湖底的暗绿色,不再透明了。
而底部颜色灰白,也不透明,虽然厚度是以前的两倍,却不那么坚固了。
气泡在这种热度下大大膨胀而汇聚起来,不再一个叠一个地有规则可循,而是像银币从一只袋子里倒出来,堆积在一起,或者被挤成薄片,仿佛只占了一个小裂隙。
冰已失去了美感,这时已经无法研究水底了。
出于好奇,我想知道,在新的冰层里,我那个大气泡会占着什么位置。
一块冰里含有一个中等大小的气泡,我破开它来,让它底朝上。
新的冰在气泡下面和四周凝成,所以气泡被包在两片冰之间;整个长在下面的冰层里,但又紧挨着上面一层。
它略像扁豆一样扁平,边缘呈圆形,直径4英寸,14英寸深。
我惊奇地发现,紧挨着气泡下面的冰极有规律地溶化成一个翻转的茶托,在中间58英寸高的地方,有一个薄薄的分界线留在水和气泡之间,厚度还不到18英寸。
许多地方,分界线里的小气泡都向下爆裂,在最大的气泡底下,大概在直径1英尺的地方一点冰也没有。
由此我推断,我第一次看到的紧挨着冰层下面的大量微型气泡,现在同样也被冻进冰里了。
在不同程度上,它们每一个对冰块都起了放火镜的作用,使冰块融化。
这些小火枪一样的气泡,弄得溶冰噼啪作响。
最后,寒冬肃然而至,我刚好涂完了墙,狂风迫不及待地好像刚得到批准似的,开始在屋子的周围呼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